附件1:诸葛亮中学八年级音乐学科第二代导学案模板年级:八姓名:日期:主备人:罗悦复备人:罗悦蹲点领导(签字):课题:乐海泛舟欣赏课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2、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3、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重难点:了解古典乐曲。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课堂结构导学流程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1、解读学习目标2、初听音乐,感受天籁。内容: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本单元的标题是《乐海泛舟》,让我们划起小舟,驶进音乐的海洋,共同赏析与演唱西方三位著名音乐家创作的三首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学法:介绍音乐家及作品1、《鳟鱼五重奏》舒伯特(奥地利)钢琴五重奏浪漫乐派2、《摇篮曲》勃拉姆斯(德国)后浪漫乐派3、《G大调弦乐小夜曲》莫扎特(奥地利)4、《梁祝》中国著名民乐预时:5分钟赏析《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简介歌曲《鳟鱼》:舒伯特为摆脱繁忙的小学教师工作,于1816年辞职,从乡下移居维也纳城内,以便专门从事音乐活动,但几年来一直处于失业的状况。这期间他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深切痛恨梅特涅的反动统治,于1817年创作了歌曲《鳟鱼》,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他对自由的讴歌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迫害者无比憎恨和厌恶的感情,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在当时的反动统治下,只能用这种隐喻的手法去表明自己的观点。这首歌在德国已像民歌一样,被广泛流传。它那流畅、优美而动听的曲调脍炙人口。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师分析曲式图:A1: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奏出流动的音型,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A3: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和声音型,钢琴作急速变奏。音乐变得激烈,好像隐伏着的危险即将出现。A4:主题由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展示:1、自由展示独学部分(要求有展示口号,回答完毕,请其他小组补充质疑)2、小组抽签领任务:展示1哼鸣《鳟鱼》的主题旋律部分展示2用表演的形式模仿一下《鳟鱼》中情绪的变化展示3你还知道有哪些古典音乐作品,举例子说明一下其他小组补充、质疑、点评。建议:1、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作品2、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点评。随堂笔记一:1、通过聆听歌曲,谈谈乐曲的情绪和力度变化随堂笔记二:1、这首《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出自哪首艺术歌曲?2、《鳟鱼》表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能从音乐中听出小鳟鱼的情绪吗?拓展:简介《鳟鱼五重奏》:舒伯特完成歌曲《鳟鱼》的两年后(1819年),又将其中第一部分(即分节歌)的旋律为主题写成变奏曲,并列为他的钢琴与弦乐五重奏中的第四乐章,遂使此重奏曲得名为《鳟鱼五重奏》。在这首变奏曲中,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刻画与描述。此五重奏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只及钢琴一架的乐器编制,复听音乐了解乐器音色内容: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学法:初次聆听,整体感知1、交流听后的整体感受。(由学生演唱出的主题旋律,更加加深印象)2、讨论演奏形式,演奏乐器。演奏形式为弦乐合奏,乐器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3、完成随堂笔记一基础落实:本节课是一节欣赏综合课,整体认知感和设计目标是逐层深入。让学生聆听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发展能力:通过个体自主探究,能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作品提升素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欣赏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