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许昌市郊裴山庙小学崔玲教材分析《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得熏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教法与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读写结合。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作为略读课文,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探讨,共同完成阅读要求。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去去督促检查预习情况,启发引导,教给一些学习的方法。本课我用谈话引入天山,用欣赏天山图片引起学生对天山美景感性上的认识——天山很美。接着检查预习认读生词、正确读课文来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他们认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变标注,想一想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并提出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大家共同交流。课文的难点使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的描绘出来的,这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我通过用比较句子、品读的方法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突破难点。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最后让学生摘抄优美句子,1读读背背,相互展示的方式落实读写训练,积累语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课外作业采用作业超市任选一题来拓展延伸读《天山景物记》,突出单元重点句型,加强习作水平的训练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3--5分钟)1、一说到新疆,你会联想到什么?(羊肉串、葡萄干、哈密瓜、新疆舞、维吾尔族、冬不拉、大草园、……)是呀,新疆不仅瓜果飘香,物产丰富,还风景优美。我国著名作家碧野,就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到:(出示课件,师解说)“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2、我搜集了几幅天山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出示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景色美;花多、草原美、山高水清)(是呀,天山是个景色优美的游览胜地)3、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游览七月的天山。同学们,拿出积累本,把今天学的课题写本上。(师板书:七月的天山)4、七月,在我们这儿,是最炎热的夏天。不知天山的夏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打开书,翻到第四课。(板书4。)请快速浏览,谈感受(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天山的夏天是凉爽的、景非常美。花多、树密、雪峰高、雪水急、溪水清、鱼儿多。)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0分钟)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一课,现在,我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比一比,看谁字音读得准,字形认得请。白缎山涧俯视马蹄溅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