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携手研修精彩绽放《长江》教案安阳市第六中学梁彦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和水文特征。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分享的方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界线及自然特征。难点:利用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及原因。【教法学法】教法设计:这节课我们将采取直观教学法,合作分享法,创设情境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唤醒、导学、评价、激励、拓展,使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分享中共同构建和谢谢指导!《长江》谐的教与学的回忆。学法指导:学生在导学稿的指引下,采取读图观察法、分组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来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教学程序】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游长江”、“赞长江”、“忧长江”三个专题运用“分组导学”模式来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提出疑问:有一条河,有人称她为沱沱河,有人称她为通天河,有人称她为金沙江…….她是?学生:长江。[课件展示]长江视频。(意图:通过长江的多个名称,引起学生思考,通过长江视频,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河流、湖泊的特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母亲河长江来一起体验一下滚滚长江给我们带来的非凡感受。专题一“游长江”[板书]游长江[课件出示目标](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长江号小导游”)师:各位同学,下面我们就要踏上旅途去亲近滚滚长江了,但不同的是我们这次不是旅客,而是导游。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导学稿上的试题,结合长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结束后请各小组推选出你们的中心发言人即“长江号小导游”与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合作成果。探究内容:1、发源地、长度、形状、注入海洋。2、长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河。3、主要支流。4、流经的省级行政区。5、流经的地形区。6、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各段的特点。1、发源地、长度、形状、注入海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江源自哪里,又流了何处?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为我们展示。谢谢指导!《长江》学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自西方向东注入东海,全长六千三百千米,为我国第一大河,形成一个“V”+“W”的形状。教师:长江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你能说说依据吗?请第二小组同学结合表格为我们进行分析。学生:流域面积全国最大,长度全国第一,水量全国第一。教师:结合水系图、长江水文资料来对第一小组的讲解进行回顾补充和点评记忆分享:第一大河看长江,青藏唐古是故乡,六千三百千米长,注入东海太平洋。[转折]长江,以母亲般的胸怀包容了众多支流,你能在图上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吗有请第三小组的同学来为我们进行展示:学生:长江的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最长支流)、赣江。教师:这么多支流,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把它们记住吗?记忆分享:北收雅岷嘉汉,南纳乌沅湘赣(主要支流)。[转折]滔滔江水,绵延万里。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从发源地至茫茫东海经过了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呢?下面有请第四小组结合中国政区图来为我们进行介绍:学生:长江自西向东分别经过了青海、四川、西藏、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十一个省(市)。教师:学生介绍结束后,教师适时进行点评,结合政区图、长江在峡景色图,补充相关知识。记忆分享:十一政区过,青蜀藏渝滇,先游鄂湘赣,再游苏沪皖(流经省区)。[转折]从青藏到东海,长江走过了十一个省级行政区,这条“道路”是怎样的?平坦大道?还是“崎岖小路”?母亲河长江在“行走”的过程中又分别表现出了哪些不同的特色呢?下面就有请“地形组”的同学来为我们进行精彩介绍:学生:长江依次经过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