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的实现滕晖一线教师教育科研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题范围太大,无从下手。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围太大。选题陈旧,不注意革新,存在重复研究现象。如《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研究》问题陈旧。工作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如:《写“教学故事”,走反思之路》不是科研题目。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线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繁重,没时间,没精力搞课题,对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之所以去“研究”多数人是为了评职称,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不是真正的发现了问题,随便找一个别人研究过的话题,通过查阅资料等形式写写论文,把自己这样写出的论文作为研究成果。其次,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教师搞不清问题和课题,科研课题来源于问题,可问题不等于课题。学校都并没有良好的科研管理和引导,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又欠缺,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但不知道怎样切入。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旧框框,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人格的培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的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对三维目标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机械套用、生硬拼凑,或者画蛇添足。事实上,教师只有通过完整的教学才可能培育出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