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经济也快速发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与农村农业领域的拓展速度成反差,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时间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在经济转型期间,如何实现农民充分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合理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解决“三农”问题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经营化,不断扩展产业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明显,为了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对闲置劳动力的转移,对进一步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国内外研究动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许多国内外学者从经济、社会、人口及区域发展等各角度对中国和河南省进行了研究。国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于开红(2016)认为在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作为主要生产因素在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移,通过实证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的关系。王海英(2016)通过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刘畅(2015)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并指出第三产业发展,现代化服务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成为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张富田(2015)认为农村劳动力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各农业生产资料的前提下,农村内部仍存在着剩余的劳动力,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这部分劳动力转移时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劳动力内在因素及外在的结构与政策性因素。国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W.A)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的模型中,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分为现代化城市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他认为,农村劳动力过剩,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为零,在劳动力可以由流动下,如果城市部门劳动力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则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将会向城市部门流动。DeshinKar和Farrington(2006)在不同背景下研究农村劳动力市场和迁移问题,主张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资金、技术及信息投入(4)本人见解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观点。本人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人口大省,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的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创新不够,无法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社会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新常态下对研究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推进河南省现代化农业进程,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主要内容:绪论正文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移相关概述(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概念1、农村劳动力的概念2、剩余劳动力的概念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念(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原因1、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2、城乡二元结构障碍3、农业产业结构落后,就业渠道单一(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地的影响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地的影响二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一)河南省经济发展情况1、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2、河南省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