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之礼仪教育宁城县直属机关幼儿园王丽霞摘要:我们中国乃是礼仪之邦!古语有云:有礼能走天下!现在的幼儿却是祖国的未来。3至6岁的学前儿童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影响,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礼仪行为的有效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文明礼仪教育涵盖了人与人、社会与人、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是: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及维护公众利益、公众秩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教育的内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未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综合素质。关键词:礼仪认知、行为训练、潜移默化、礼仪教育一、计划性的加强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行为训练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结合一日教学设计可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所安排的应以幼儿的一日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目标应由低到高、由浅至深、由近到远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习惯、社会适应、学习掌握程度的培养目标。我们安排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内容,从多方面涉及教育活动,使之形成综合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学、生活活动与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相互渗透,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活动内容。如:儿歌、故事、情景表演等,让孩子在自己喜闻乐见的环境里得到礼仪教育。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游戏中,如通过《熊猫的客人》《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让幼儿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表演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相处交往的一般礼仪;又如通过《小熊过桥》《好娃娃》等故事活动使幼儿之间懂得了要互相谦让,与同伴分享快乐,要学会关心他人等。朗朗上口的童谣、歌曲、故事等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成为了幼儿园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如:情景表演《学做小客人》,让幼儿观看了生动的表演,知道到别人家作客时应轻声敲门,礼物要双手送递,在别人家里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随意乱翻别人家里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采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趣味性、鼓励性与针对性能够唤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二、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教学随机教育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要由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的、正确的引导。教育者容易产生误区,往往把德育工作之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一日生活中得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使远远不够的,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在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排队、盥洗、就餐、倾听、阅读及睡眠和起床、户外活动和离园,学习基本的礼仪姿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重长辈的基本礼仪;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并细化教育在幼儿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早晨的接园,老师们都会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一声声亲切的“Goodmorning!”的问候;放园时,一个个彬彬有礼的:“下午好!”“再见!”的礼貌动作,这些周而复始,不断地影响着孩子,也感染了家长。现在每天每位宝宝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问好,道别等。并知道了与人交往时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一日活动中,不管是在游戏的选择,小朋友相互间的“小摩擦”,还是相互的友情帮助,孩子们都能运用自如地交往。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三、家园共同教育俗话说,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而陈鹤琴先生也说过这么一句话:“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幼儿的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堪称为孩子的表率,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