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摸球游戏》说课稿安刘小学张家兴(教材内容):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教材分析):在现实世界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设计思路):1.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让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概念。(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体验,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摸方块游戏。然后要求学生设计出几种放方块的方案。(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蓝的全放红的既放蓝的又放红的)(设计意图把教材中呈现的“摸球游戏”的情境图用摸方块来替代有效利用学校现有教具教学而且贴近学生,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二、通过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1、活动一1)、老师先往盒子里放的全是蓝的(或红的),然后老师摸让学生记下老师摸出的颜色。接着让学生认识因为放进去的全是蓝的(或红的),所以每次都能摸到蓝方块(或红方块)。不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⑴全放蓝的(或红的)师生小结:由此可见,摸到的方块一定是红(或蓝)的。2)把盒子里的一些蓝方块换成红方块,使得蓝方块、红方块的数量同样多。老师继续再摸,让学生猜说老师摸出的颜色记录下来,老师继续多次摸,让学生认识既可能摸到蓝的又可能摸到红的是因为盒子里有蓝方块,也有红方块。师生小结:摸到的方块是不确定的,可能是蓝的,也可能是红的。⑵放相同数目的蓝方块和红方块(设计意图一开课,通过“生猜师摸”的摸球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新知做好铺垫,起到“引路导航”的作用。)2、活动二(1)小组合作摸一摸。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盒子、9个红的、1个蓝的,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一摸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放9个红的和放1个蓝的。(2)师生小结:由此可见,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与不同颜色的方块的数量有关,红色的方块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蓝色的方块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再经历尝试、探索、观察、分析与验证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感知到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摸到可能性小。)二、试一试。1、做第84页第(1)题。1)师生共同猜测摸出的结果:摸到的球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红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2)同学们可以课后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认识,要求每人再次经历“猜测—实践—验证”过程,加深了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掌握“猜测—实践—验证”的探索方法。)2、玩摇奖活动(出示第84页第(2)题的转盘)1)老师摇3次转盘,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