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贝多芬》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教学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确立以抓住关键词、重点段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品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懂的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认识12个生字,了解倔强、沐浴、怒不可遏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难点:感受和理解“乐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质。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教学准备:钢琴曲《月光曲》、课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请同学们听一段和《致爱丽丝》一样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这首钢琴曲与《致爱丽丝》都是同一个作者,他就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贝多芬在演奏者首乐曲时发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倔强的贝多芬)齐读课题。2、看文题,你能说说主要写那个方面的故事吗?题目是全文的眼睛,下面我们到课文中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倔强吧。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弄清“倔强”其义。(1)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语句,读准字音。检查词语、短语第一组熟练深情地弹奏沉静优雅的旋律优美的乐曲陶醉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第二组旁若无人越来越大训斥侮辱第三组蠢货怒不可遏(2)讲一讲。一人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括号画出三组词语所在的位置,想想每组词语都写了什么,教师归纳为:高超技艺、贵族无理、贝多芬愤怒。指导学生用三个词语概括文章的内容。教师:课文正是选取这样典型的生活事件------贝多芬不勘侮辱愤然离去的事,鲜明深刻的表现贝多芬倔强的性格。3、“倔强”一词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你怎么理解“倔强”一词?二、精读品析,理解课文。1、生读第二自然段,我相信用心读的同学们一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课文,听《月光曲》录音,贝多芬此时正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的弹奏着,那沉静优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不是在风雨中听演奏,而是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我们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中,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叫做------陶醉。2、抓重点词语来训练朗读。引读法:贝多芬……沉静优雅的旋律…….优美的乐曲……大家……似乎他们不是……而是……3.填一填。多么(熟练而深情)的演奏,多么(沉静优雅)的旋律,这(优美)的乐曲,使人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仿佛(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4、学习第4自然段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打断了这美妙的琴声,发生了什么事情?读第4自然段。5、小组合作学习。面对自己的心血和人格得不到起码的尊重,课文是怎样表现贝多芬倔强的?找出面对贵族的们的侮辱,贝多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语句,分别用横线、波浪线画出来。你是怎样理解贝多芬对亲王说的话?6、课件出示句子:“我决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贝多芬头也不回的走出了演奏厅,迎着疾风暴雨,快步离开了亲王的庄园。”注重理解贝多芬对亲王说的话:“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通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亲王的身份是家庭给的,贝多芬成为音乐家是靠自己奋斗的来的,亲王到处都可以找到,而音乐家贝多芬别人无法取代,绝不低亲王一等,这是贝多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不敬,这是自尊的一种表现。(设计意图:这是课文的重心所在,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是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激烈的碰撞、交流。随着情感的融入、理解的加深,突破了难点。)只有倔强高傲的贝多芬能够说出这样掷地有声的语言,而这样的话恰恰生动的表现出他倔强的性格,头也不回、迎着风雨、快步离开,这样倔强的行为只有贝多芬能够做得到,这一行为恰恰表现出独特的、倔强的贝多芬的性格特征。7、让我们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