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单位:让区宏伟小学姓名:李萍时间:2012.10.18【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赏景吟诗,入情入境。(3分钟)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黄山风景片(播放黄山视频)。师配解说词:(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板书:奇?)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感悟课文。二、细读探究,感悟奇松。(27分钟)学习第二段(20分钟)1.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就必需首先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黄山游览路线图(出示图片),如果要让我们去寻个最佳观赏点,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你怎么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解释“黄山绝胜处”。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速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三大名松各有什么特点,找出关键语句画一画。3.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名松,一边读一边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出示图片)(1)交流: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抓住关键字词来交流,你可以来说?也可以来读?(2)生交流(顺序随机)姿态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A姿态美,美在它的枝干——B遒劲换个词说,就是——C谁读好这两个词?(读出美,读出有力)迎客松的姿态长得奇美,它的奇还体现在哪里?生命强饱经风霜A理解词义B你来想象,迎客松曾遭遇过哪些困难呢?交流说,引个别读,虽然如此,却——引个别读,虽然如此,却——引个别读,即便如此,却——不管……还是……我们一起读。C从饱经风霜的迎客松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热情好客①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像不像手臂?热情欢迎客人的迎客松,它会说些什么呢?作者抓住“斜伸”一词,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迎客松写成好客的主人,迎客松,读——真是名副其实呀!让我们边想象边来齐读②你还对它有什么了解?(资料拓展)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树龄800多岁。树高10米左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游人到此,目睹此松,游兴倍增,纷纷与它合影留念,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③自然引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A如今,齐读——B引读,迎客松热情好客,成为——乃至——,更是中华民族好客的象征。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画想象。师请学生示范动作。(师生扮演环节)师邀请一位学生交流:师:迎客松,你好!学生:你好!欢迎你们来黄山参观!(配合动作)师:谢谢!接着师同全班同学交流。它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特不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