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秋天的怀念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表现母亲的爱是体贴入微的、无私的、伟大的爱。过程与方法: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了解母亲的爱,是通过几件小事表现出来的。3、深刻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重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体会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和深厚。难点母亲的爱,是通过几件小事表现出来的。教学练习设计分层教具Ppt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绿色教育结合点唤起学生感恩情怀。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父母的意见不合甚至争吵都时有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或许,人就是在这样的争吵中走向成熟,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散文,来看看残疾人作家是如何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来欣赏《秋天的怀念》二、作者简介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得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小说外,还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散文作品,近年又出版了《病隙碎笔》等作品,均引起了较大反响。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自述说: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三、朗读读文四、积累词语:脾气瘫痪翻来覆去憔悴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五、整体感知思考: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记叙了自己双脚瘫痪后,母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务必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六、析读课文1、文章是怎样写“我”的?请找出表现“我”内心情感的句子或词语2、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句子或词语特别让你感动,请说出理由。3、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几件事上?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事上: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透过几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母亲的爱是体贴入微的、无私的、伟大的爱。4、概括文章的主题课文通过对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描写,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七、布置作业:1、积累词语,摘抄你喜欢的语段,读一读,背一背。2、请用“夜静悄悄的,月光如水,我用手支着枕头,怎么也睡不着……”为文章的首句,写一篇反映家庭亲情的文章。课后小结闸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