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应该把握“四个度”思品课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作为思品课教师,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正确把握好“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要把握知识的深浅度学思想思品课教材知识面涉及面较广,知识程度多元化。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首先播放《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跟着引导学生思考:“当家作主站起来”是什么时候?“高举旗帜”高举什么旗帜?“继往开来的引路人”指的是谁?“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富起来的原因只是改革开放吗?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讨论和交流问题,既复习了旧课又引入了新课,既把学生引入了情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提出新问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3、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按老师提出的问题看书思考来解答。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因此,深化和拓展教材要有“度”,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掌握。二、要把握知识传授的疏密度在中学思品课教学中,有两种做法值得注意:一是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反复讲解,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快节奏、大容量地讲授,使知识安排过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要避免上述两种错误做法,教师就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备课和授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找到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消化和吸收的最佳结合点,做到疏密适度。例如:我在讲授〈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时,设问:在我国经济的大舞台上,扮演主角的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呢?学生答:“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再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原国情决定的。)2、什么是国有经济?(它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的地位怎样?(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有什么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工作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3、什么是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怎样?(答案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如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这种适当的疏密度传授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要把握课堂提问的适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恰当的提问,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提问不当的情况,如:不加思索,信口乱问;语意含混,题意不明;故弄玄虚,为难学生;千篇一律,不分对象等等。要克服这些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第一,提问要难易有度。既要有是什么、为什么,又要有怎样做,再加综合探究。让学生多方面思考,激发学生答题的兴趣。第二,提问要数量有度。虽然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因为每堂课只有45分钟,老师要利用大部分时间同学生传授新课,小部分时间由老师提问,所以要控制好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