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中高二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练习卷(一)班级姓名座号1.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原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变成热能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成光能2.在理论上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2Al(s)十2NaOH(aq)+2H2O(1)=2NaAlO2(aq)+3H2(g)△H0C.CaC2(s)+2H2O(1)→Ca(OH)2(s)+C2H2(g)△H<0D.FeCl3(aq)十3H2O(1)Fe(OH)3(s)+3HCl(aq)△H>03.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4.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如下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棒变细,则X、Y、Z可能是下列中的()5.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L6.在装有水的烧杯中,用线(绝缘)悬挂一个呈水平方向的由铁和银焊接而成的柱形金属棒,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向水中加入CuSO4溶液,(溶液的密度变化不考虑)(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7.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7.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编号XYZAZnCu稀硫酸BCuZn稀硫酸CCuAg硫酸铜溶液DAgZn硝酸银溶液1卡片号:22008.3.15,实验后的记录:①Cu为负极,Zn为正极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③向Cu极移动④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气体⑤电子的流向是:Cu―→Zn⑥正极反应式:Cu+2e-===Cu2+A.①②③B.②④C.④⑤⑥D.③④⑤8.市场出售的“热敷袋”其中的成分主要是铁粉、碳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热敷袋用塑料袋密封,使用时从袋中取出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用完后袋内有大量铁锈生成,回答下列各问:(1)热敷袋放出的热是来自。(2)碳粉和氯化钠的作用分别是。(3)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化学方程式、。9.(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1,电子电荷为1.60×11-19C)为_____________.10.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NFC)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最佳候选动力源。(1)101kPa时,1molCH3OH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热量726.51kJ/mol,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汽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1=+49.0kJ·mol-1②CH3OH(g)+O2(g)=CO2(g)+2H2(g)△H2已知H2(g)+O2(g)===H2O(g)△H=-241.8kJ·mol-1则反应②的△H2=kJ·mol-1。(3)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右。甲醇进入极(填“正”或“负”),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