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摘要:本文在研究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微信交流群以及朋友圈等方式,扩展党建新阵地,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搭建学习、交流、成长的信息平台。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提高“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实践教育活动质量,增强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关键词:微时代;高校党建;党支部建设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微时代”。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络用户规模已经超越传统PC网络用户规模,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传统PC端流向移动端。以微信、微博、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已成为移动舆论场新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微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如何利用“两微一端”夯实党建基础工作,既容易让党员同志接受,还能切合新时代党建工作。如何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激发工作活力,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已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新任务。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征随着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作用的凸显,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出现新情况、新挑战、新特征,可以概括为草根性、渐习性、多元性、自由性和娱乐性。(一)主体价值观的草根性高校党员群体具有高学历、高知识的特点,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社会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由于微博、微信都具有注册简单、操作简单的特征。简短的文字图片就可以实现信息更便于快速的分享、交流与互动。高校党员群体作为微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主体,热衷于表达各种自由言论,具有草根性的突出特征。(二)阅读和传播的渐习性高校党员大多从事专门的学术研究,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微博、微信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微平台可以即时地传递信息、表达言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实现信息传播的迅速化,尤其是语音功能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更加便捷。(三)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在微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移动端APP手机客户端实现形式的多元化,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替传递,基本上覆盖学习、生活、交流等各个环节,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也就形成内容的多元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成为信息传递的内容。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成为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和特点,通过移动互联网占领新兴媒体阵地、搭建新媒体平台架构已成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四)信息选择的自由性虽然微时代为人们提供超大的信息量,但高校党员可以通过关注、黑名单等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自由的选择或过滤。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账号或人进行关注,那么每天都会接收到这些账号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微信群更是一个帮助人们寻找归属群体的途径,人们在这里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随时通过取消关注等方式来随心所欲地与他人保持距离。(五)行为方式的娱乐性新鲜活泼的网络用语和网络体裁正在冲击和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中规中矩”的行为方式与表达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冷漠的态度,而使网络行为呈现出娱乐性的特征。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一)建立有效的党建微信工作体系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主动地创新工作方式,掌握这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建立起高质量的微信工作体系。工作体系应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还要有党员服务、党员管理专栏。此外,党建微平台的关注度也是体系发挥作用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层层传达到党员,也可以将微信二维码贴到教室、办公区、学生宿舍、校园宣传栏等区域,党员只需要通过手机登录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了解有关党组织,党文化、党活动,从而与党员零距离对接,引导党员实现自我教育、树立党意识。以我院为例,建立学院微信公众平台,以此为依托设立党建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