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企业标准过程检验管理制度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空调器成品、两器、配管、电子半成品生产装配过程中的检验流程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制冷事业本部各制造部门。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qg/mk03.07《计量管理》——qg/mk05.1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定义3.1.1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包括从零部件上线生产开始到半成品/成品完工入库之间的所有工序的验查、监控、记录。分为总装分厂过程检验、部装分厂过程检验、电子分厂过程检验。3.1.2自检任何工位的操作者必须依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所使用的零部件正确性、质量及本工位的装配工艺要求和作业效果等进行自主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继续生产。3.1.3互检相关工位的操作者必须依据作业指导书工作内容的要求,对上道工序作业所使用零部件的正确性、质量及作业效果进行检查。3.1.4首检巡检员负责对装配过程中的首件产品,对照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对其零部件使用的正确性、零部件的质量、装配质量等进行的检查。3.1.5巡检由专职人员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生产线巡视,依据作业指导文件对零部件使用的正确性、零部件质量状况、装配质量、第1页共11页装配工艺一致性等进行检查,确保产品实现全过程得以有效控制。3.1.6专检在生产程中成品/半成品形成的不同阶段设置专职的人员目测或借助一定的检测设备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检验,如装配检验、制冷系统检漏、电器安全测试、运行测试等。4管理职责4.1品质管理部体系管理负责各分厂生产过程中专职检验人员上岗资格认可和人员管理以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策划、实施和记录,组织对生产员工进行质量知识培训。4.2品质管理部测试验证负责各分厂生产成品的抽样检验,对生产部门的下线成品进行合格性判定,并向生产现场延伸其监督抽查职能。4.3生产部门(各分厂)负责生产过程中生产作业人员自互检的管理和考核,以及生产班组建设、人员及生产现场管理。4.4工程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质量问题的立项改进和对生产员工进行产品知识、工艺知识培训。5管理内容5.1过程检验流程图(略)5.2生产过程半成品/成品测量监控策划5.2.1由工程部和各分厂针对具体的产品策划所需要的生产制造成过程(批产),包括生产工艺要求、作业指导书和制定生产过程控制计划等生产过程所需要的设施。5.2.2工程部相关职能模块和各分厂对所制定的生产过程所需的技术文件、检验文件予以检讨,以确保其可行和有效。5.3生产过程半成品/成品控制5.3.1工艺流程卡、作业指导书、检验文件等技术文件是生产过程半成品/成品控制的必须文件,各分厂在开始生产前要先掌握它们并妥当准备需要在现场使用的份数;要查看物料、设施是否已配备齐全以及人员是否安排妥当。5.3.2分厂各生产线班组要在作业开始前确认作业指书适用、仪器设备良好、物料就绪、人员到位等事项。第2页共11页5.3.3各分厂必须严格遵循作业指导书作业,作业中任何一工位要进行自检和互检,以减少和消除作业失误引发的不良。5.3.4为保证产品一致性生产,各分厂生产线各班组相关人员(工艺、巡检、班长、组长)负责对每天或每种产品的前三件/台/套(首件/首台/首套)进行确认,有必要时,将已经确认的首件(首台/首套)产品放置在线尾,以使生产过程出现疑问,便于比较;如果在首件/首台/首套检查中发现零部件或装配不良,要采取纠正措施,直到满足要求才能继续生产。5.3.5生产过程中,自检、互检、首检、专检、自动检测工位检查出的不良品,相关工位员工要进行标识并区别放置,交返修员工返修后经专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5.3.6确保检测设施、生产设备功能正常,由各分厂专检工位员工、设备维修人员负责定时对设备校对、检查,并留有检查记录,检验使用的检验试验设备必须是按qg/mk03.07--2004《计量管理》规定校准合格后方能使用。5.3.7专职人员(巡检员)对产品进行巡回检查,按规定的频次检查机器、设施、关键工序的有关参数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要求对不符合事项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授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