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Page2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概括:确定范围概括:确定范围11追问:确定方向追问:确定方向提炼:确定标题提炼:确定标题虚拟:确定对象虚拟:确定对象223344Page3原题为例(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困难,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接受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Page4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概括:确定范围概括:确定范围11追问:确定方向追问:确定方向提炼:确定标题提炼:确定标题虚拟:确定对象虚拟:确定对象223344Page5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概括:确定范围概括:确定范围11要求: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要求: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Page6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追问:确定方向追问:确定方向22他(它)为什么会这样......他(它)为什么会这样......Page7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虚拟:确定对象虚拟:确定对象33XX,我想对你说......XX,我想对你说......Page8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提炼:确定标题提炼:确定标题44XX,我想对你说的一句话是:XX,我想对你说的一句话是:Page9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看看谁的题目最靓看看谁的题目最靓1、2、3、4、5、6、7、8、Page10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特别提醒:“1+1”拟题法特别提醒:“1+1”拟题法必以偿还报汝恩让慈善不再尴尬不做带刺的慈善“接受”却不“享受”不要让慈善带着施舍的阴影慈善事业何以伤人于无形如何让慈善不成为“嗟来食”?我们今天怎样做慈善?慈善,何以无法承受由同情而起的慈善走不远是什么让“慈善”成为“施舍”?让慈善真正为大善必以偿还报汝恩让慈善不再尴尬不做带刺的慈善“接受”却不“享受”不要让慈善带着施舍的阴影慈善事业何以伤人于无形如何让慈善不成为“嗟来食”?我们今天怎样做慈善?慈善,何以无法承受由同情而起的慈善走不远是什么让“慈善”成为“施舍”?让慈善真正为大善Page11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接受”而不“享受”(葛福安)如果我的“生活难以为继”,如果恰巧有“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向我提供捐助,如果这份捐助并不会被用来如“光标哥”那般捐助后而炫示,那么,我会选择接受这份捐助,只是,我从心里会对自己说:接受,但不要“享受”。诚然,接受捐助,从心底会生出一种别样的滋味,毕竟,“不食嗟来之食”乃古之良训,但是,当一个人的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有人施以援手,如拯之于泥淖,拯之于洪水。这双温暖、善意的手,对于受助者而言,自然是恩大于天,高兴感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Page12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再扩而大之,一个社会,在无法达到“均贫富”的时候,自然会贫富不均,自然应该有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存在,自然应该能让“慈善”而成为一种事业。这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之必需。而让“慈善”能成为一种“事业”,就应该让慈善者的“同情”而被“认同”,让他们的捐助活动成为一个社会中被寻常看待的事。如果这样,“慈善”才赋予它真正的含义,“慈善”之举才不会让“受助者”与“慈善者”都受伤。“接受”,让捐助者的善举有了落实,这是慈善的意义;“接受”而不“享受”却应该是受助者秉持的准则。Page13材料作文写作系列之--从审题到拟题中国自古有“救急不救穷”的古训。如果“穷”的背后是一个人的懒惰与不为,那么,慈善之血是无法让他永远获得健康的肤色、进取的精神的。虽有慈善在,捐助之举无益于他的生活,解决了这一段的“难以为继”的生活之后,之后的生活更加“无法为继”。我们常听到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