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方案辽中县乌伯牛九年一贯制学校韩静课题名称《植物种子的萌发》科目生物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学习者分析在前面实验探究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但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缺少了解,也很少有栽培的生活经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行为习惯。2.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认识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2.分组探究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2.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教学资源1.每位同学准备大豆、玉米、水稻等植物是种子。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3.上课环境为媒体大屏幕环境。教学过程《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1.大屏幕播放大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教师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2.设置疑问,引发思考。种子怎样萌发?大豆种子结构与大豆植株各部分的对应关系?3.引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课件)你知道种子萌发与环境的关系吗?想了解种子萌发的奥秘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生物乐园吧。1教学活动2(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借助各种种子的实物,观看大豆种子结构课件。采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探究性问题。问题一你观察到大豆种子的那些结构?尝试性问题推测大豆种子各结构最后发育成大豆植株的那些部位?胚的结构与将来的发育情况•胚芽消失•子叶根•胚轴茎、叶•胚根连接根和茎的部分2、借助课件,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大豆种子萌发与环境的关系外界条件种子萌发情况水空气温度充足充足不适宜不萌发充足不充足适宜不萌发不充足充足适宜不萌发充足充足适宜萌发结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教学活动3(三)例题示范巩固提高例题示范:讨论将大米种到地里不能萌发的原因?课前安排两组同学甲组:将大米播种到花盆里一周后观察到的现象。乙组:将水稻播种到花盆里一周后观察到的现象。甲组同学发言:大米播种一周后,没有观察到植物萌发的迹象。乙组同学发言:水稻播种一周后,花盆中有植物破土而出。讨论:种子萌发的前提,种子的胚必须完好无损植物才能萌发。教学活动4(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1.通过观察,总结大豆种子的结构。2.通过提出假设、动手实验、观察、讨论、探究、总结等方式学习生物。3.解决生物问题经历怎样的过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