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高考考纲】《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形象人人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因此,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考点阐释景物形象抒情主人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诗歌形象诗歌形象《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柳永《雨霖铃》苏轼的《定风波》中的“我”事物形象考查类型一、人物形象的鉴赏二、景物形象的鉴赏三、事物形象的鉴赏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明特点——析特征——明意义(感情)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人物形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08年广东卷,在此之后,2009年天津卷,2010年山东卷、福建卷,2011年四川卷、山东卷,2012年安徽卷、湖北卷、江苏卷,2013年辽宁卷、重庆卷都有此类题目。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形象概括:特征+身份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如何正确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情感,性格,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分析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11)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一:抓住诗词对人物的正抓住诗词对人物的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外貌、心理、神态)反思总结:反思总结:3、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特点+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或情感)反思总结: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借助侧面烘托(人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