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期末考前复习(必背)班别:姓名:①②③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1)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同八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3、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2)洋务运动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第二,在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4、辛亥革命的意义(1)政治上: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2)思想上: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3)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4)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上发生了重大变化5、新文化运动(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后来移到北京。(2)代表人: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3)口号(核心内容):民主、科学。(4)内容:提倡白话文—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革命”—陈独秀,鲁迅创作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5)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6)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6、五四运动(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的巴黎和会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2)时间:1919.5.4(3)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4)口号:包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4)结果:拒绝巴黎和约签字,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6)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7)精神:是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7、中共“一大”(1)时间:1921年7月(2)地点: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湖(一条船上)(3)意义:①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③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8、南昌起义(1)时间:1927年8月1日(2)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3)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10、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长征期间)(2)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意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1、西安事变(1)时间:1936年12月12日(2)目的: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影响: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B、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12、台儿庄战役(1)时间:1938年(2)地点:徐州(3)人物(统帅):李宗仁(4)影响:A、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B、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13、百团大战(1)时间: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