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管仲列传第一课时一、明确教学目标:1.介绍背景、体裁及管仲其人。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3.指导、督促学生疏通课文。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某一天你与别人合伙做生意,出钱时你七成,他三成。中间赚了钱,他又偷偷拿走一些去用了,而在年底分红时,又要对半分。你愿意继续同这样的人合作吗?而且这个人,打仗冲锋时,他跑在最后,撤退时,他比谁都跑得快,往往在最前面。他出主意帮你办事,事情却越办越糟。你愿意同这个人交朋友吗?可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他;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他就是管仲。不仅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而且是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愿意。愿意吃这亏的人名叫鲍叔牙,鲍叔牙推荐他辅佐齐桓公,使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今天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管仲列传》,去领略一下管仲的风采!(一)介绍背景: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三、讲授新课: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二)体裁介绍:(三)管仲其人:管仲,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人。齐桓公即位后,由鲍叔牙推荐,被任命为相。在齐国改革内政,整顿军队,确立选拔人才制度,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使齐国力大振。又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终使齐桓公成就霸业。(四)课文诵读:1.学生自读2.听录音跟读管仲列传音频朗读.mp33.读准下列句中红色的字词:⑴颍()⑵鲍()⑶匡()⑷衽()⑸桓()⑹贾()⑺仓廪()⑻召()忽4.指名朗读yǐngbàokuāngrènhuángǔshàolǐn(五)学生对照书下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课文:逐句默读,在头脑中逐字对该句进行翻译,并与该句书下注释中的内容及参考资料中的译文核对,将自己在疏通过程中不会翻译及翻译错误的在书上相应位置适当记录。三、效果检查:抽查部分学生的教学案及课本第二课时一、明确教学目标:1.强调、明确部分重点字词的含义。2.适当分析课文。二、明确教学程序:1.老师通过投影提问重点字词的解释或课文内容的分析,学生回答。2.老师通过投影明确、强调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课文分析的参考答案,学生完成教学案上相应的题目。第一节: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三、解释下列红色的字词:(1)游:(2)欺:(3)遇:(4)事:(5)及:(6)进:(7)合:(8)匡:交往占便宜。对待。等到。侍奉、追随,名词作动词。推荐。会盟。匡正、纠正。第二节: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1)尝:(2)贾:(3)穷困:(4)不肖:(5)见:(6)三:(7)死:(8)走:(9)羞:(10)耻:曾经经商,做买卖。处境艰难。被。没有才能。多次。为动用法,为……而死。逃跑。意动用法,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耻。第三节: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