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米”“立”两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想象画面感受粽子的色香味。3、回顾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或童谣,并拓展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端午即事》。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目标1、3难点:目标2突破方法:以读代讲,配图片、视频指导朗读。教学过程:导入:考考你“传统节日知道少?”(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们就了解一篇与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关的课文《端午粽》。板书课题:端午粽(顺势指导认识新偏旁“立”:立变偏旁,第五笔的横变提;“米”:米变偏旁,第六笔的捺变点)一、初读识字1、我(师)来读,你来听。(正音、通句)2、出示生字端午节粽子总会中间红豆带回知道据说纪念3、生齐读···师领读···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4、随文识字,读好长句A、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zhǔ)好一锅粽子,盼(pàn)着/我们回去。B、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C、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二、静心倾听,美美读文1、生标段2、师范读课文···半句领读···整句领读(随机指导读好长句子和短语“()的()”)3、生齐读课文。三、我来说请你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自由发言)A、插入图片(重点指导第二段)第一张: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并用上文中的好词。“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青青的箬竹叶”)【感受粽子的颜色鲜艳】第二张:指导朗读。【通过“清香”感受粽子的香味宜人】第三张:指导朗读。【通过“又香又黏”感受粽子的味道鲜美】(板书:粽飘香)B、小小朗诵家插入视频,学生给小视频配音。(第二段)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生讲故事看视频)(板书:端午节)五、拓展古诗1、学新知端午即(jí)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ài),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师简介写作背景: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他弃文从武,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2、忆旧知(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或童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元日》(春节)《元夕》(元宵节)············童谣《春节童谣》(春节)《清明》(清明)《中秋节》(中秋节)《粽子香》(端午节)············六、指导写字午:注意两横的长短和间距,最后一笔竖要直。米:左右对称,横竖分别在横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叶:左窄又宽,左边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竖要直。节:上窄下宽,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上起笔,竖要写直。指导:1、书空笔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组词并造句。2、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小结: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已经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并将它传承下去。(板书:传统节日)七、板书端午粽端午节粽飘香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