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拓展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未学过的一些科学现象科学知识知道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释更多生活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向科学家学习2、愿意就科学问题展开辩论3、以中立的客观立场倾听和记录正反两方的意见教学重点开展运用已有孩子是解释一些具体科学现象的练习活动教学难点在解释现象中分析条件差异教具准备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一、观察现象并说出其中的道理1、谈话:请同学们看64页的插图,说说为什么盖上一个瓶子后小草的生产工具情况就不一样了呢?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3、思考讨论:换成其他容器去盖会怎么样呢?你如何解释?学习新课二、实验:快慢两重天1、谈话:演示,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张报纸平摊在桌子上,取一把尺子一半插在报纸下,另一半暴露在桌沿外,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怎样?重而快地向下击打尺子,报纸会怎么样?2、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的向下压尺,报纸会随着尺子一起向上翘起,而重而快的向下击打尺子,报纸却不会向上翘。4、小组讨论。5、我们周围的物体都会受到空气压力。叫做大气压。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大气压力没起太大的作用;而重而快击打尺子,因为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报纸无法向上。6、提问:生活中哪些现象也与大气压力有关?7、小结:像纸板托起水,马德里半球实验、吸盘挂钩等。作业设计收集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板书设计1、拓展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