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牧业体系建设的挑战及对策摘要。农牧业作为XX省的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受自然条件、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制约发展速度,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等问题导致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培养新型农民、牧民,增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化程度,促进农业牧业产业优化、现代机械化操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本文分析了XX省生态农业牧业体系现状、现阶段XX省农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围绕农业牧业产业优化提出几点对策。关键词:农牧业;现状分析;产业分析;产业升级1XX省生态农牧业建设发展现状1.1农业种植的当前发展状况分析。20XX年XX省粮食产量突破300亿kg,创历史新高。改革开放40a来,XX省从吃返销粮到自给自余,从粮食生产落后省份到成为我国粮食产量输出大省。数据显示,20XX年XX省粮食种植面积679万hm2,与20XX年同比增加9066.67hm2;粮食产量355.3亿kg,与20XX年同比增加29.85亿kg,增幅9.17%;粮食单产348.865kg/667m2,与20XX年同比增加28.885kg/667m2,增幅8.32%。为提高粮食产量,XX省在惠农政策、基础建设、科技支撑、服务培训等方面着力发展,积极稳定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通过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大力培肥地力,新增以微水种植和无水种植高效能产业化灌溉面积由144.4万hm2增加到160万hm2,增加高收益产业化农田面积37.733万hm2以上,农作物收割使用机械化程度达到85%,同比增长0.5%。同时广泛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技术培训,每年针对各级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成员、农民等开展培训近2万人。1.2畜牧业的当前发展状况分析。XX省自治区地理环境优势拥有广袤的草场和丰富的畜牧食用的饲料,是我国主要的肉类、奶类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XX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67.2万t,同比增加0.8%,全年羊肉、牛肉、猪肉产量分别达到106.3万t、61.4万t和71.8万t,牛羊肉产量同比增加第1页共5页2.5%,牛奶产量达到565.6万t,同比增长2.3%,呈现恢复性增长,牲畜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强化畜牧业生产标准化基地建设,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建立了28个奶牛大县、30个肉牛大县、46个肉羊大县、27个生猪大县标准化生产基地。20XX年按标准生产基地存栏规模达到3734.7万头只,优势基地牛奶、牛肉、羊肉已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89%、72%和83%,优势区域生产能力和集中度显著提升。近年来,不断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畜种、不同规模,生产能力和集中度明显提高。2制约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1机械化程度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足。在一些发达国家机械化程度达70%~85%,而XX省自治区农牧业的机械化只有56%,即便“十三五”末期超过59%,也低于发达国家机械化的程度。根据20XX年XX省统计局数据报告,联合收割机为2.14万台,目前XX省自治区的农业种植生产机械化可达到56%。拖拉机农具车124.9万部,脱粒机12万余台,剪毛机2400余台,农用水泵52.2万台。20XX年XX省自治区农村人口约312万户,其中农村人口264万户,牧区人口48万户。按照比例计算,有联合收割机1台/645人,拖拉机农具车10台/百户,脱粒机9台/百户,水泵35台/百户,剪毛机1台/802人。由此证明,目前XX省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种植机械化转化率下。传统的农耕模式严重制约XX省自治区经济现代化进程。2.2农牧业产业化链条短,现代化任务艰巨。XX省自治区的农产品、肉制产品加工程度约45%。XX省自治区大部分农牧产品趋向于原料生产外销,产业链不完整,产品加工、农贸销售产业化不足。目前,XX省自治区的农业、牧业产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产品优势不能充分发挥,除了少数行业龙头企业外,大部分农副产品加工增值机会不多,多数都原产品外销。部分企业的设备陈旧,产品科技含量低,运输成本高,不能适应现代化互联网销售模式。数据显示,20XX年XX省达到较大规模的农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有2435家。但是,大部分产品加工企第2页共5页业都存在产业链条短、上游和下游产品加工缺乏创新,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价格普遍过高等问题,在经济市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