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整合回扣章末整合回扣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易错点:不会进行工业区位选择人类的生产活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是两个A村到B村的公路建设方案,方案①的支持者很多,分析并说明①方案的利与弊。(2)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火电厂和电子厂都有意向C城市投资,简述该城市吸引外资建厂的区位优势。(3)判断C城市炼铜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分析并说明理由。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图中的信息提取不足,如图中的煤矿、河流(提供水源与运输)、农田(农业基础好)、高速公路的信息;二是对附图中提供的信息没有注意到(理工大学);三是对火电厂、电子厂、炼铜厂的区位理解不清。(1)两线路相比①线路明显线路较短,但是通过山区,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2)注意火电厂与电子厂的区位要求不同。火电厂强调资源、交通、水源等,电子厂注重技术、交通、市场。(3)炼铜厂容易造成大气污染与水污染,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炼铜厂位于夏季风的上风向,易造成大气污染。(1)利:距离短,节省运输时间;弊: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2)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农业基础好;技术力量较强;接近市场;交通便利。(3)不合理。位于夏季风的上风向,排放的有害气体会污染C城市大气环境。工厂选址的原则(1)从经济效益看,工业区位应该选择在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广阔的地方,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但这种理想区位实际不存在,在进行工厂选址时,应首先考虑工业属性的客观要求,从工业生产自身特点出发,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即需要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在花费生产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同时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要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污染较大的企业应布局在远离市区的郊区;污染较小的企业可布局在近郊;无污染或者污染很小的企业可布局在市区。(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原料、燃料、劳动力数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技术、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加强;交通运输在发达国家工业区位中的影响减弱;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度越来越重要。一、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比重最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下图: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2)根据工业生产中原料及产品的性质判断: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的,应属于原料导向型的。生产的产品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的,应属于市场导向型的。(3)根据某地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判断该地产业的主导因素。如北京中关村地区的科研技术力量强大,以电子产业为主,则该种产业的主导因素是科技。读“甲、乙两工厂万元产值主要成本百分比”比较表,回答(1)~(2)题。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技术成本运输成本其他成本甲工厂412261021乙工厂32343625(1)下列工业部门与甲、乙两工厂最吻合的是A.服装工业、化学工业B.有色冶金工业、食品工业C.水产品加工工业、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石油加工工业(2)关于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当B.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比例上升C.甲工厂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低D.乙工厂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高解析:第(1)题,根据甲乙两工厂主要成本的百分比可以看出甲厂原料成本比例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