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桃花源记》练习VIP免费

《桃花源记》练习_第1页
1/2
《桃花源记》练习_第2页
2/2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选自《》。作者:(约365-427),又名,字,东晋诗人,散文家,别号,谥(shì)号。二、常见实词:㈠重点词语解释:⑴[落英]⑵[缤纷]⑶[林尽水源]⑷[仿佛]⑸[才通人]⑹[豁然开朗]⑺[俨然⑻[属]⑼[纤陌交通]阡陌:⑽[相闻]⑾[外人]。⑿[黄发垂髫]黄发,。垂髫,⒀[具言⒁[叹惋]。⒂[便扶向路]扶,向,从。⒃[及郡下]及,⒄[诣]⒅[寻向所志]向,⒆[规]⒇[未果(21[问津]津,㈡通假字1、便要还家2、具答之㈢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今义,2、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今义,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今义,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今义,三、理解性默写:⑴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⑵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⑶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成语:⑷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⑸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⑹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⑺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⑻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⑼“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⑽“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四、课文内容理解:⑴线索:为线索。()——()——离开——(),贯穿起来。⑵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2);(3)____(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5)虚构目的(6)作品意义:(7)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桃花源记》练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精品中小学文档+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