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管教儿童(一)管教儿童的方法和理论若干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个激烈争论、众说纷纭的主题。它像摆钟,时而摆向严厉的、强制性的管教,时而又摆向50年代紊乱的放任自流。是时候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两个极端都会在受害的青年人生活中留下典型的伤痕,而我却说不出哪个极端的危害更大。不幸的是,特定时间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较之常识对父母的管教方法更有影响。例如,我就听说过,一位母亲仅仅因为刚6个月的婴儿在衬尿布时没有安稳地躺好,就打孩子的屁股。在我们的社会里许多诸如此类的、愚蠢的强制管教行为屡见不鲜。不过,与之相反的行为更为普遍。我知道有一家人,有4个举世无双、最无教养的孩子。这4个孩子是四邻的恶煞星,他们举止无礼,说话粗声粗气,咄咄逼人。们们在汽车间荡进荡出,擅自取用工具和机件。只要哪家人不在,这些孩子就喜欢放开龙头,任水流淌,害得四邻只是卸掉房外的水龙头旋柄。观察一下孩子母亲如何在管教他们,真有趣,不管她怎么管教,都无济于事。她管教孩子的全部方法归结起来无非是一个简单的程式:大约每隔一小时,她就冲出前门,大喊一声:“你们真让我受够了!你们这些孩子真让我受够了!”然后,掉头再回屋里。那些孩子却压根不理睬她,哪怕是抬头看她一眼都不会。倘若他们知道她在场,甚至不会互相暗示。显然,她以为她跑出房门像杜鹃闹钟一样定时叫几声,以便她工作时,把孩子们稳住就足够了。的确,这种简单管教的典型事例不难找到,而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持之以恒的管教方法则如凤毛麟角,实属少见。关于管教儿童的各种看法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犹如易受惊的马群,快速地奔向各方,不易接近,而美国大众却一直受到这些见解的影响。对于怎样管理儿童,从贝西大婶到小镇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糟的是,专家们常常是各持己见,针锋相对,互相对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原因很简单:何为好的管教理论不能由科学家经过研究来证实。这个题目太复杂,且有许多变量参杂其中。心理学家曾经遭到批评,受到奚落,因为他们不能就一种切实可行的儿童管理学说取得一致意见,但是其他学科也有其不可解决的争论。最高法院就经常产生在解释法律时分裂成五票对四票的现象。医生们就千百个医学问题激烈争论,尽管他们的病人通常并不知道这些争议存在。同样,每一学科都面对着棘手的、悬而未决的各种问题。儿童发展问题专家未能就理想的家庭管教法取得一致意见,亦不足怪。暂且不论过去的意见分歧,我完全相信,孩子的妥善管理是可以在一种合情合理的、常识性的理论中找到的。其中,有5个关键点是基本的。1、培养孩子尊敬父母是儿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孩子尊敬父母之所以相当重要,并不是满足父母的利己主义,而是由于孩子同父母的关系是他在与他人相交时所取态度的基础。他的父母权威观念将是一块奠基石,决定着日后他如何看待学校当局、警察、法律和他最终将与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们,以及整个社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孩子最先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相互关系,这种相互作用上的裂隙和梗阻常常可表现在这之后的各种关系上。举例来说,假使有一个孩子想要吃糖,但他的父母不答应,于是他一屁股坐在地上,高声哭叫,用头碰撞地毯。这时,当妈妈的被这种做法搅得心神不宁,说道:“好了,我的约翰,我想给你一颗糖也不妨,现在别哭了。”她这样干使约翰从动情的反应中得益匪浅。他的大哭大叫赚来了一个甜滋滋的收益。他向家庭体制挑战,并赢得了这场战斗。如果好心肠的妈妈在未来的14年中对他的抗议均照此办理,小约翰会逐渐变成坏蛋大约翰,指望所有人都像他那软弱的老娘一样满足他的要求。倘如有朝一日他被一个不那么柔顺的人断然拒绝,便有了暴力冲突的舞台。尽管这个事例有故意过分简化之嫌,但这并不影响我提供许多同样的事例来说明:早期的父母----子女关系会在以后的人类相互作用中反映出来。必须尊敬父母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在十来岁时承认你的价值,那么在他孩提时代,你就必须值得他尊敬。当一个孩子15岁前就能够完全蔑视父母,那么他便会养成一种对父母的自然的鄙视。“愚蠢的老娘和老爹!我已经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