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莫旗达斡尔中学徐淑华我校是一所以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族汇集在一起的民族学校,其中达斡尔族占70%以上,生源多来自旗内几个民族乡镇。由于我旗处于偏远西部民族地区,信息、文化、经济等方面相对发达地区落后,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差,给我们的物理教学带来困难,也直接影响物理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呢?几年来我在民族学校学生探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一、运用探究式物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依据新课程标准思想,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探究式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集体学习、自学的形式。首先,使每位实验教师明确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的七大要素,既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然后结合教材的实际,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的形式,尝试将科学探究的七大要素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后,通过专题讲座、研究课、说课、评课、反思等校本教研活动,提升课题研究的进程。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分析讨论运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初步提出猜想与假设。(3)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4)学生自主实验、探索收集信息资料和实验数据。(5)分析、论证、描述探究结果。(6)评估反思、验证实验方案。(7)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深化知识结构,例如:我们在讲“浮力”时,我们的实验老师创造了这样一个情景,取了两个装满水的水槽,甲水槽的水面上放了一个纸船,乙水槽上放了一块生铁,学生会真正的观察到浮和不浮这种自然现象,这种感性材料会在学生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形成反射,进而产生思维过后的问号,为什么产生这浮起和沉降的,由于这心理因素,产生了好奇心理既兴趣进而产生了求知欲望,则顺理成章的提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取决于什么问题,由于兴趣和问题的提出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会作出关于浮力的种种假设,制定设计相关的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学生们得出这样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水中排开水多少有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实验中和心理的体验过程中认识了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学生展开了造船比赛,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们各自修正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和造船技巧。在这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切身心理体验,浮力的概念接受的自然,知识迁移的顺畅,进而形成了概念,并在学生潜意识有了成功的喜悦和发明创新的冲动。经过一定时间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成绩,形成了动手能力和技巧,初步形成了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大课堂,因此,我们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1)加强实验教学的设计和改进: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开始,由于课本的某些实验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老师就引导学生参与到改进实验、设计实验活动当中来,如焦耳实验,可见度低费时。很难达到定量研究的目的,我就和学生敖佳军、崔岩……等十余名学生一起研究,发现利用空气代替煤油,再使用温度计、实物投影、刻度盘、指针等手段,大大的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可见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演示实验是教师根据特定的原理在讲台上向学生一步一步的展现实验过程,而探究实验则应该根据不定原理、不定因素,老师与学生一道通过实验一步一步的发现或验证原理,其特点是:变量多学生参加多,如:我们在完成阿基米德实验时,让学生利用废饮料瓶,自制溢水杯和石块来研究浮力的大小,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好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开展实验技能操作比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