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我们在进行几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具、图像、实物、多媒体等条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几何的表象。本文将对教师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进行探讨学习。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使小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因素,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综上所述可知,空间观念与初步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还应当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有所侧重,而又不可偏废[1]。1.1研究背景尽管目前有许多创造性想象方面的研究,但对于创造性空间想象力的研究来说仍有一定的不足。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于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研究方面,只是研究一种或几种个别的培养方法,并没有系统的结论,所以忽略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研究结果的使用范围。开展空间创造性想象的发展研究形成规律性的理论,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因此,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1.2问题的陈述本研究选择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为几何课程体系建设和内容设置提供理论和实证的依据。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在我国的小学几何课程中,对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实践研究这方面十分欠缺,没有形成很规律性的理论。因此,本研究力图从课程的角度分析空间观念的组成成分,进而分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特点,从而划分学生的发展阶段,最终提出促进几何课程内容设置的建议。本文的研究问题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根据小学生的几何课程,分析空间观念的含义和组成成分,从而划分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阶段。2、根据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特点,总结出小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想象力水平,从而给出几种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途径。2.空间能力、空间想象力与空间观念2.1关于空间能力的含义的研究空间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成分,它是一种对图形的认知和运用的能力,将实际的图形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操作。空间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是空间观察能力、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因素。国内外关于空间能力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某一种能力上的研究,没有对空间能力各个方面的研究。2.2空间想象力与空间观念的内涵空间想象能力包含一个对图形进行保持、再认和回忆的过程,或是对一个抽象出来的客体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重新操作,又或是折叠将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变成复杂的立体图形。这一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维度空间中方向、方位、形状、大小等概念的理解及对这些几何特征的内化上,体现在对简单形体空间位置的想象和变换(平移、旋转以及分割、割补和叠合等)上,以及对抽象的数学式子(算式或代数式等)给与具体几何意义的想象解释或表象能力上。由于小学生是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培养其空间观念是一个“由具象到抽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学生观察、操作、理解和思考等活动统一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意空间观念培养的连贯性。各个年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如果安排不合理,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困难,不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2、重视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具体性,把几何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练习、图画、手工、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2.3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阶段本研究从小学生几何课程学习的角度探讨空间观念的基本成分,我们可以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想象阶段。阶段2:想象与简单分析抽象阶段。阶段3:想象与复杂分析抽象阶段。2.4几何教育的价值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意义及作用几何教育可以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具有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有助于教师教学,积累学生知识经验。空间观念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几何知识体验,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几何知识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空间观念的含义[7]。重视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培养他们对空间几何图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