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2.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时空观念: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史实的时间线索,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2.家国情怀:通过对中国近代军民的反抗外来侵略相关史实的学习,认识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一、三元里抗英1.背景::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但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侵略者。2.概况: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痛击前来抢劫的英国侵略者。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俄国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占喀什噶尔,1870年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俄、英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伊犁地区。2.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3.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4.意义:粉碎了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阴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5.新疆行省的设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1.黄海海战(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遭日舰偷袭,黄海海战爆发。(2)概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率官兵英勇作战,迫使日舰逃离战场。(3)结果: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此后李鸿章命令“避战保船”,使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2.反割台斗争(1)背景: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争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2)概况: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但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3)意义:台湾军民反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壮举,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四、义和团反帝运动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过程(1)源于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进行反清斗争。(2)1899年底,在袁世凯的镇压下,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在落垡、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在北京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4.意义: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爱国官兵的抗争1.收复新疆史料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左宗棠[解读]由左宗棠生平理解史料。[思考]“坚忍求胜”指什么军事行动?此行动取胜的原因有哪些?【提示】行动: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原因:左宗棠正确的军事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各族人民的支持。2.黄海海战史料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解读]注意表格数据比较。[思考]结合对比表格,分析这场战争的状况及结果怎样。【提示】状况:双方海军总体敌强我弱,北洋水师虽伤亡惨重,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结果: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3.台湾反割台斗争史料“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刘永福《盟约书》[解读]由史料出处“刘永福《盟约书》”可判定历史事件。[思考]史料反映了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与哪一场战争相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提示】事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精神:誓与台湾共存亡的爱国主义精神。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主要特征1.阶级的广泛性。原因是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2.组织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