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辛亥革命以后安徽省政府官员的群体结构与人事娣嬗(1912-1927)以刘寿林民国职官年表为核心 历史学专业VIP免费

辛亥革命以后安徽省政府官员的群体结构与人事娣嬗(1912-1927)以刘寿林民国职官年表为核心  历史学专业_第1页
1/13
辛亥革命以后安徽省政府官员的群体结构与人事娣嬗(1912-1927)以刘寿林民国职官年表为核心  历史学专业_第2页
2/13
辛亥革命以后安徽省政府官员的群体结构与人事娣嬗(1912-1927)以刘寿林民国职官年表为核心  历史学专业_第3页
3/13
辛亥革命以后安徽省政府官员的群体结构与人事娣嬗(1912-1927)——以刘寿林《民国职官年表》为核心摘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也打破了原有的地方官僚体制。1912-1927年,北洋军阀掌握了国家政权,各派军阀通过地方军事实力形成地方势力,掌握了地方政权。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安徽省政府官员群体,他们的地域分布、年龄结构、教育背景反映了一省政府的性质。由于受到来自中央与地方、军阀派系斗争等影响,省政府人事变动频繁,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主政人物的变动。林林总总,都反映了向现代化政府迈进的艰难历程。关键词:安徽省政府,官员结构,北洋军阀时期,人事变动TheGroupStructureandPersonnelChangesofAuhuiGovernmentOfficialsafterthe1911Revolution(1912-1927)--withLiuShoulin'sYearTableoftheRepublicofChinaastheCoreAbstract:The1911revolutionoverthrewtheQingDynasty,andalsobrokentheoriginallocalbureaucracy.Beiyangwarlordsmasteredthestatepowerandlocalauthoritybythelocalmilitarypowerin1912-1927.Inthistimebackground,thegroupofAnhuigovernmentofficials,reflectedthenatureofthegovernmentthroughtheirnativeplace,Ageanddegree.Becauseofthecontradictionbetweencentralandlocal,continuouswarlordsdogfight,ledtothegovernmentpersonnelchangesfrequently,especiallythechangesofsupremecommander.Allofthethings,reflectedthetoughprocesstothemodernization.Keywords:Anhuigovernment,thecompositionofbureaucracies,theperiodofBeiyangwarlords,personnelchanges新政权的建立和旧制度的推翻,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辛亥革命以后,传统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逐渐瓦解。安徽省政府在新旧交织的变革中诞生,官员结构上也同样具备了传统与近代的特征。在此,将以地域、年龄和教育背景为维度,全面考察1912-1927年的安徽省政府官员群体结构,并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安徽省的政治与人事变化,从而体会安徽省政府向现代化政府迈进的艰难历程。一、辛亥革命后安徽省政府的建立安徽正式建省于康熙六年七月,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正式在安庆运转,安徽省独立行政运营由此开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安徽省随之宣布独立,是最早宣布独立的省份之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安徽省政府也自此步入到近代化政府的建设上来。作为旧政权孕育出来的新政权,难免打上旧制度的烙印;但作为新环境下成长的新政府,多少也反映了时代变化的特征。独立之初的安徽省,由于缺乏统一的革命领导机构,省会安庆又难以号召全省,除了安庆军政府以外,芜湖、大通等地也设置了军政府,各个军政府之间互不相属、各行其是。安徽都督一职也是各政治派系争夺的重点,直至1911年12月2日,安徽临时参议会选举孙毓筠为安徽都督。1912年1月2日,孙毓筠下令取消各政军政分府,设立皖省军政府,安徽政权基本统一,革命政权初步建立起来。安徽省军政府正式成立,军政府下设军政、民政、司法、教育四司。为统一安徽省军政府,革民军派遣第一军军长兼皖军总司令柏文蔚协助孙毓筠统一安徽。安徽统一后,孙毓筠因为无法平衡各方势力,故辞去安徽都督一职,由柏文蔚接任。[1]1912年7月,柏文蔚任安徽督军,组建安徽督军政府,下设内务司、财政司、教育司、实业司、司法司、军政司、高等检查厅,高等审判厅等。同年9月8日,安徽都督府公布《皖都督府临时官制》,确立了安徽都督府的暂行机构和人员编制即“五司”、“一会”及其“三局”。[2]1914年(民国三年)建立安徽巡按使公署取代安徽行政公署,以巡按使代替民政长,又将观察使制改为道尹制,设安庆道尹、芜湖道尹、淮泗道尹。基本奠定了北洋北京政府时期的安徽省政府基本官僚格局。北洋军阀武力统一安徽后,始为军政合一制,不久实行军民分制。根据1913年1月8日公布的《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省设民政长一人,为行政公署长官,总领全省政务,由中央任命”。[3]也就是说一省行政长官由一省都督兼任,但这也只是属于过渡时期的安排。袁世凯不愿地方势力兼揽军民两政,于是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辛亥革命以后安徽省政府官员的群体结构与人事娣嬗(1912-1927)以刘寿林民国职官年表为核心 历史学专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