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习的乐趣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彩开篇词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lào)攒(cuán)珊瑚(shānhú)敛(liǎn)脑髓(suǐ)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书塾(shú)渊博(yuān)蟋蟀(shuài)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窦(dòu)厥土(jué)拗(ǎo)倜傥(tìtǎng)金叵罗(pǒ)盔甲(kuī)锡箔(xībó)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倜傥:洒脱,不拘束。拗:弯曲,弯转。确凿:确实。菜畦:菜地。轻捷:轻快,敏捷。相宜:适宜。方正:正派。博学:学问丰富。渊博:(学识)深而且广。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敛:收拢,收缩。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系:打结。消释:溶解。长吟:长声鸣叫。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无从:没有办法。3.作者链接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4.背景链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他是为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交流点拨】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2.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3.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交流点拨】(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2)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