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让学生认识到分立是暂时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2、难点: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自主学习】1.官渡之战:_____年,_____和_____在________进行决战。________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_____打下了基础。2.赤壁之战:_____年,曹军同_____和_____联军在________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________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_____,最终曹军大败。赤壁之战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三国鼎立(1)形成:______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_称帝,国号魏。______年,________在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______年,________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_____。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加强了_____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地区的开发。【合作探究】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为什么又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2.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奸臣,你同意这些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4.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有哪些相同点?【当堂达标】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壮心”是指曹操想要()A.统一北方B.统一黄河流域C.统一全国D.统治江东2.“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段文字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曹操直接相关的是()①官渡之战②三顾茅庐③赤壁之战④称帝建魏A.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④4.孙刘联军能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A.周瑜的水军B.孙刘的联盟C.诸葛亮的计策D.长江的天险5.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A.战火频繁,破坏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8.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宋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非常重要。……早期,曹操依郭嘉、程昱等人之谋,先与袁绍互为背景,袁绍北向,曹操南向。曹操战河南,吕布、陶谦、袁术、张绣等人先后为其所灭,而后再与袁绍决战,避免了两线作战。并在官渡大破袁绍,顺利统一北方。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