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我国某种矿产品运输线路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矿产品输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及铝系列制品方向发展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D.化学工业向轻、薄型方向发展2.该矿产品的运输能够()。A.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B.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压力C.改善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D.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解析第1题,从图中资源分布和运输路线可以推断出该矿产品为煤炭。该地区石油工业薄弱;建材工业向轻、薄型方向发展;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第2题,该地区“”煤炭外运具有双赢效益。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输入煤炭能缓解其能源不足的压力,但会产生大气环境问题;对于输出地而言,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但单一的煤炭输出不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时,煤炭开采时可能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答案1.B2.B(·吉林调研)“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3~4题。3.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4.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解析第3题,该地能源丰富,资源开发初期适合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第4题,该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答案3.B4.D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5~6题。5.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6.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解析第5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6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答案5.D6.B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此和所学知识回答7~8题。7.资源诅咒高危区()。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8.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A.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B.上海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C.广东省将高科技企业向新疆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D.青海省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建立完整工业体系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资源诅咒高危区主要位于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第8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答案7.B8.A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强度越低,能源效率越高。读1965~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变化关系图,回答9~11题。9.有关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正确的是()。A.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B.随GDP的增加呈增长趋势C.随能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