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新课标全国卷Ⅰ,14)如图1-2-12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图1-2-12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解析由表可知,伽利略研究的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由计算可得每一组数据中第三列数据大约总是第一列数据的33倍左右,故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C选项正确.答案C2.(·广州模拟)如图1-2-13所示为某质点的v-t图象,向右为运动的正方向,关于这个质点在4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2s内质点做直线运动,2~4s内质点做曲线运动B.2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C.2~4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m/sD.4s末质点位于出发点右侧解析0~2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4s内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A错;0~2s内质点向左运动的位移为2m,2~4s内质点向右运动的位移小于2m,所以2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4s末质点位于出发点左侧,B对,D错;2~4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1m/s,C错.答案B3.(·重庆卷,4)图1-2-14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随θ变化的图象分别对应图1-2-15中的().图1-2-14图1-2-15A.①、②和③B.③、②和①C.②、③和①D.③、①和②解析由题意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FN=mgcosθ,随θ增大,FN逐渐变小直至为零,y1==cosθ,对应③;小球的加速度a=gsinθ,y2==sinθ,最大为1,对应②.重力加速度为g不变,y3==1,对应①.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B4.某实验小组为了测量两种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他先将一张纸贴在一平板上,另一张纸贴在另一木块下表面,并在木块上装如图1-2-16a所示的支架ABC,其中BC与木块图1-2-13下表面平行,支架上固定一个量角器,在量角器圆心处固定一根细线,线下系一小球.现将平板倾斜放置,如图b所示,将木块支架放在平板上,让其加速下滑,稳定时小球连线与OB的夹角为θ,则两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图1-2-16A.sinθB.cosθC.tanθD.cotθ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设小球的质量为m,平板的倾角为α,线的拉力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α-Tcosθ=ma,mgcosα=Tsinθ.联立解得a=gsinα-gcosαcotθ,以装置(木块支架)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sinα-μgcosα=a.又因小球的加速度与装置(木块支架)整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μ=cotθ.答案D5.一辆汽车正以v0=3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正前方约50m处有一个障碍物,立即以大小为8m/s2的加速度刹车.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根据已知条件进行了有关问题的讨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同学认为汽车经过2s已撞上障碍物,理由是在2s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s=v0t+at2=30×2m+×8×4m=76m>50mB.乙同学也认为经过2s汽车已撞上障碍物,理由是在2s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s==m=56.25m>50mC.丙同学认为汽车经过2s不会撞上障碍物D.丁同学认为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甲把加速度a代入正值,乙认为2s末车的速度为零,A、B错误.车停止时间t′==s=3.75s>2s,所以2s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s=v0t+at2=30×2m-×8×4m=44m<50m,因此2s内车不会撞上障碍物,C正确,D错误.答案C6.(·浙江卷,17)如图1-2-17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2-17A.5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4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6s~9s内物块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