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地理信息技术第1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北京西城区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解析第1题,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是依据流域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第2题,甲地位于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沙漠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丙地位于渤海海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答案1.A2.C(·课标文综Ⅱ,3~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3题,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的作用,我国以北方和西北为主的大部分地区春季易出现低温、干旱、大风等天气,适宜使用地膜覆盖,A项正确。第4题,西北地区低温、干旱、风沙等问题严重,地膜覆盖的功能最显著。第5题,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透水,降解慢,会阻挡根系的伸展生长和地下水的运动,影响养分的搬运,①③正确;土壤中的地膜较破碎,对土壤温度的传导影响不大,②错误;废弃地膜与表土流失速度关系不大,④错误。答案3.A4.D5.A(·江苏地理,13~14)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6.199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7.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6题,本题以图为背景考查产业结构。由图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增加,故A项“持续快速下降”说法错误;1990年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故B项中“始终”说法错误;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大,故C项错误;该市整体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波动上升,因此产业结构趋于优化,故D项正确。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替代第一产业和重工业代替轻工业的过程,到达一定程度后第三产业也会逐渐代替第二产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不属于产业升级,故B为正确答案。答案6.D7.B(经典题)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下面8~10题。8.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