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5年9考)(新课标全国Ⅰ、安徽理综、福建理综、江苏,海南,山东理综……)1.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对减数分裂可从以下4个方面理解:(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时期: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2.识图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动画课件更形象见课件光盘]3.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二倍体生物)\s\up7(名称)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分裂染色体2n―→n,减半n―→2n―→n,不减半DNA4n―→2n,减半2n―→n,再减半染色体主要行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有无特别提醒(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开的是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分开的是姐妹染色单体。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1)柱形图分析(以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例)(2)曲线图曲线解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2n减Ⅰ末期,n减Ⅱ后期,2n减Ⅱ末期,n①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Ⅰ末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造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数变化为n→2n→n,没有减半。②减Ⅱ后期染色体数、DNA数都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但不同的是没有同源染色体。(3)染色体/DNA变化规律及原因:1∶1――→1∶2――→1∶15.图解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以动物为例)要点归纳不同点:①细胞质分配是否均等;②是否变形;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有功能的精子,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退化消失)。相同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完全一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③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④减Ⅰ完成,染色体数目减半;⑤减Ⅱ的主要特点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6.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3)结果: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其中一半来自父方(精子),另一半来自母方(卵细胞)。思维激活1.试一试:判定下图的归属及时期(二倍体生物)提示①初级卵母细胞减Ⅰ后期②初级精母细胞,减Ⅰ后期③次级卵母细胞,减Ⅱ后期④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减Ⅱ后期⑤精细胞――→精子2.判断正误(1)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2)精原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3)受精作用过程涉及到细胞膜功能之一——信息传递,并体现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4)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6)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答案(1)√(2)×(3)√(4)×提示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NA-多半来自母方,因为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故表现为母系遗传。(5)√(6)×提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后期的自由组合中,受精作用未实现基因重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与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比较1.(·新课标全国Ⅰ理综,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解析假如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N、2N、4N、2N,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应时期的染色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