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命题点荒漠化的形成与防治(·海南地理,14~15)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及读表分析能力。由上表可知,该地沙地、草地面积比例较大,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上图可知,1999~年,该地毁草开荒,导致沙化面积增大,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云贵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松嫩平原中部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西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故D项正确。答案1.B2.D(·海南地理,13~15)读下图,完成3~5题。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第3题,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第4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5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答案3.D4.B5.B6.[·广东文综,40(4)]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8分)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分)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措施,可参考我国西北沙漠化防治措施。从题目信息中找出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答案①少耕、免(休)耕,退耕还草;②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区轮牧;③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④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