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小猴请客情况分析:在语言活动中,每次我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话时,总有一些孩子“金口难开”,着实令我苦恼。这可能是由于我只注意幼儿表达上的不足,才导致他们惟恐出错而保持沉默的。《指南》指出:教师应以一个鼓励者、倾听者、支持者的身份,努力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以及爱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的条件。于是,我设计“小猴请客”这一语言活动,让孩子扮演动物并以角色身份介绍有关动物的趣事,并根据音乐模仿表演,进行礼貌交谈,学做小主人。活动目标: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情节及人物间的对话。2、知道要向小猴学习,做有礼貌的小主人。3、学习词汇:“又红又大”。活动重点:知道故事名称,主要情节及人物间的对话。知道活动难点:向小猴学习,做有礼貌的小主人。活动准备:PPT、故事磁带。活动过程:一、老师介绍故事名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谁?2、今天小猴为什么特别高兴?3、哪些朋友到小猴家来做客了?二、老师出示PPT,再讲述故事一遍。提问:1、客人来了,小猴请客人吃什么样的桃子?自己吃什么样的桃子?(让幼儿练习说“又红又大”“又青又小”)2、小猴请大象、小熊、小兔吃桃子时,它们是怎样说的?小猴、又是怎样说的?吃桃子时客人是怎样说的?(练习礼貌语“谢谢!”“不用谢”)3、小猴为什么不吃有红又大的桃子?三、完整讲述故事《小猴请客》进一步练习使用礼貌用语。四、幼儿分角色练习对话,教师指导。五、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家里来了客人是怎样做的?小结:小猴是个有礼貌的小主人,其他小动物是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延伸活动:分散活动时,可建议娃娃家请客,别的幼儿可到娃娃家去做客,练习礼貌交往巩固当小主人和小客人的语言和行为要求。活动反思:被本节活动,我们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通过布置“小猴的家”,进一步产生表现和表达的愿望。在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幼儿表达。1、了解故事内容,按意愿选择角色,戴动物头饰。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我用“小猴请客”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边看,边了解故事内容。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看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现和表达做准备。在活动中,把自己所画的动物头饰随故事内容逐出现。2、随音乐模仿表演,进行故事表演。在游戏中获得的角色扮演体验可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愿望。“故事表演”开幕时,幼儿戴着头饰轮流在时而活泼跳跃,时而沉重缓慢,时而轻柔优美,时而阴森恐怖的音乐中模仿动物的动作,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当音乐停止时,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放松地以角色的身份介绍动物见闻。在这种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勇敢地在集体面前说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他们不但运用了语言满足了表演的需要,还获得了有关知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始终认为“敢说先于说正确”,所以无论幼儿说得正确与否,是好是坏,我都不当场评价,从而使幼儿树立起“只要大胆地说,就会越说越好,越说越正确”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