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二中学助学案高中历史选修一编写:审核:第4课时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自主梳理】王安石变法是一场以“富国强兵”为中心内容的变法,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最终失败了。一、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问题(1):阅读课本46-47页第一子目“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并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即主要有几类矛盾):材料一:“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材料二: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材料三: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朋党之争实质是当时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的斗争。(1)(2)(3)问题2:根据课本46-47页第一子目“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的内容,并结合材料一,思考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要求:先独立阅读思考,再进行组内合作讨论)原因:表现: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材料: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问题(3):上述材料说明北宋中期面临着怎样的局面?结合课本47-48页第二子目“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思考这一状况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局面:第1页共5页南通市第二中学助学案高中历史选修一编写:审核:根源:3、有利条件(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问题(4):阅读课本48-49页“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思考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并结合课本49页【学习延伸】争鸣中材料分析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中心措施:失败原因:第2页共5页南通市第二中学助学案高中历史选修一编写:审核:(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二、变法的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从富国、强兵、取士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问题1:阅读课本52-53页的内容,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目的和作用。领域目的措施内容作用经济上富国之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抗灾募役(免役)法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农民得到实惠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军事上强兵之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提高了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政治上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唯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三、变法的结果和失败的原因认真阅读课本55页第一子目“变法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1):简要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结果:问题(2)联系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并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一: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材料二: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第3页共5页南通市第二中学助学案高中历史选修一编写:审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