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与平行》说课材料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垂直与平行》。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来进行言说。一、说教材《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但是从实物抽象到同一平面,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对于空间观念尚不完善的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另外要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互关系,是思维层次的一次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是: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难点: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永不相交”和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的现象。二、说学情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的教材,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的初期阶段,而且每个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强弱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考虑到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另外他们对垂直与平行的知识并不完全的陌生,在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只是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能理解概念的意义。因此教学中我采取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判断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三、说模式“3161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标准一主线六原则一跟踪”。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我校和谐课堂各学科的个性化的教学环节。其中数学课包括0201课型和0202两种课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是小学数学和谐课堂0201课型,并将本节课的设计模式如下,既:1.立体导入,明确目标这个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8分钟。3.理清思路,归纳方法这个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4.运用规律,应用展评这个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5.达标检测,课堂总结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四、说设计我的导学过程包括五个环节:第一环节:立体导入,明确目标。(出示)出示有关垂直与平行知识的知识树,使学生知道要学习的整体内容,(出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出示)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0201课型,省去了铺垫这一环节。而本节课这个环节围绕着垂直与平行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自学、群学判断每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垂线,讨论出平行线、垂直线的特点,突破重难点,对延长后相交的、相交成直角的特殊关系进行演示,小组汇报时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得出准确的判断结果。(出示)学生在明确导学要求的基础上,亲历了探究新知的过程,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出示)锻炼了表达、倾听、质疑的能力。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特别关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和小组。第三环节:理清思路,归纳方法。(出示)由于这是概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