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地理精讲巧解分类攻克4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1.甲代表的水体是()A.雨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生物水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A.a变大B.b变稳定C.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4.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南流向西北C.水位A处低于B处D.B处河水流速快于A处5.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何种现象造成的()A.气旋活动频繁B.梅雨连绵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6~7题。6.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7.前些年,涌泉曾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④绿化南部山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8~9题。8.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9.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10.读图,若此时为1月,甲地的河水和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读图,回答11~12题。11.图Ⅰ中能反映图Ⅱ中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A.①B.②C.③D.④1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A.里海沿岸B.青海湖沿岸C.密西西比河下游D.黄河下游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3~15题。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8952182453357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514387288134413.由表分析可以看出()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14.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15.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二、综合题(共25分)16.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月,其原因是,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的变化而变化。(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种补给类型。(3)河流甲、乙位于我国,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它们分别所处的地区是()A.西北、东北B.西南、东北C.西北、东南D.东北、西北17.为了形象地观察和验证水循环的过程,某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过程,请结合实验报告,回答以下问题。(15分)实验报告实验器材:平底盆、透明的塑料纸、装有沙子的小瓶、小石头、水、橡皮筋。实验步骤:(1)在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将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2)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上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3)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现象。实验现象: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实验结论:水循环现象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