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一点认识我们经历小学语文课改轰轰烈烈的十年,在不断探索、实践、反思中成长。2012年我们又认真学习了语文课标的修订稿,通过学习,发现识字写字教学方面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加强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视。首先,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原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表述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则表述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一改变符合现实教学需要,避免了低年级狠抓识字写字,而到中高年级则慢慢忽视,甚至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关于识字,原课标是这样表述的“评价识字要考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提高识字的能力。”并且提出“不同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但有何侧重却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让老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2011年版课标则明确地指出“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减少了低年级的写字量,符合身心发展要求。虽然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总量变化不大,但在不同年级的写字量调整却很大。新课标指出: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原为1600—1800个)会写。低年级要求会写的字量,比过去要减少200个左右,降低了低年级孩子的负担。这调整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写字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改进教学。第三,对写字教学的实施和评价有了明确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意在打好写字的基础;第二、三学段要求在继续练习写好硬笔字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毛笔字的书写。最后,还强调了“在义务教育的各个教学,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新课标在写字识字教学建议中还明确提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同时,新课标在作文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从这些表述1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识字写字的重视程度,如何落实这些目标和要求,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结合者修订版的新课标,回想去年刚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反思孩子成长和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学生的写字指导、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几乎很难挤出时间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去指导写字,各科教师也忽视了强调学生的写字姿势,导致一部分孩子过早的戴上眼镜,而且不能把字写快写好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2011版课标指导下,我们又开始接手一年级新生,面对学前教育良莠不齐的七岁小童,在教学中,我校一年级语文教研组不断总结、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第一学段课本是汉字注音的形式,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通过认读、领读、开火车读、猜读、找朋友等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让汉字反复重现,达到识字的目的。阅读中识字一般可采用以下的环节:一是读课文时,要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再把生字回归课文;二是在结合词语和句子加深印象;三是巩固练习时分清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2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语文是母语教育,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从不同渠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构成了最基本的语言积累,为以后的识字、阅读奠定了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熟识的语言材料,指导儿童识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给儿童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把教材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学会,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学会独立识字。①实物图画象形联系法。实物或图画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作用于大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用实物或图画识字,可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