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实施中校长的角色定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后,新课程将带着新的教材、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走进学校,实现我们对传统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进行彻底的变革。学校校长站在课改前沿,如何准确定位,在课改实施中扮演什么角色,是推动学校课改的关键所在,决定着课改实施的成功与否。一、当好学习宣传者,营造课改氛围。新的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能否将课程理想变成学生发展的现实,能否使新的课程顺利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习宣传课改新知识、新观念,是做好课改实验的基础和前提。而校长对课改的理解、认同以及对课改的积极组织引导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项改革,一个方案,如果校长缺乏对改革和方案的背景、理念的理解,那么改革将不会被发生。为了使课改深入人心,得到顺利的实施,首要任务是校长要当学习者、宣传者,充分理解和接受课改方案,从而在学校师生中广泛宣传,把课改引进学校,引入课堂。一是校长要积极参加有关课程的培训,同时通过自身的多种学习和自修的方式,强化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学习,从而将教育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二是要强化自身的素养与文化积淀,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开放自己的视野,不断适应课改的要求。三是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通识性培训,如通过集体备课、授课、做课、评课等方式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和对课改的理解和认同。四是广泛宣传,通过召开教师会、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课堂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宣传课程改革,赢得家长对课改的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二、当好组织推进者,排除课改障碍。创新就是对常规的突破和超越,新的课程改革就是对常规教育模式的一种革新,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对常规的挑战,又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机遇。在课程改革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教师甚至要忍痛摒弃过去多年来探索形成的教学风格,同时还要遇到行政部门的压力、家长的担心、外援的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校长要敢于承受着上级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多重希望与监督,承担着课改的风险和压力,作课改的组织推进者。“有一个好校长,就能办一所好学校”。在课改实施中,校长是课改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情况熟知,对实践中问题比较敏感,他可以作为“中介”把一些问题反映给上级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有助于科学地进行决策。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分层落实课改的各项工作,为组织和推进课改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是精心安排人员,主要是组建课改领导小组,选择配备实验教师,配备与课改相关的服务性人员。二是积极组织专业性教师培训,特别是要注重对实验管理者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通识性培训、课程标准和教师的培训,做到实验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三是不定期组织专题性培训,解决课改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增强教师的课改信心。四是举办“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和展示课改成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家长开放课堂,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改课堂中的新表现,及时收集和反馈多方面的意见,增进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同时,通过举办课改成果展,让家长和社会各界切切实实感受到课改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取得家长的支持。三、当好探索创新者,力保课改实效。课程改革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课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这就要求校长要积极面对课改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由一个处理日常事务的管家转变为学校文化的缔造者和教育教学的探索创新者。一是由于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学生观、发展观、评价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思想观念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交往方式的变化需要校长有意识的引导和通过调整更新相关管理制度来形成。三是积极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自主解决的方式化解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困惑和难题,树立直面问题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校内部形成交流、学习、合作、民主的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