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精讲巧解分类攻克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临沂质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换取外汇,购买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的进口物资,中国政府决定创办广交会。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第一年广交会()A.利用了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B.标志着工业化建设起步C.奠定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2.(·广东六校高三联考)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份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经济成份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3.(·常德模拟)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该篇社论的关键词应该是()A.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道路探索B.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道路探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国民经济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建设三大改造D.第一个五年计划“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抗美援朝三大改造4.(·安徽百校论坛第一次联考)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5.(改编题)该图中的图例没有完成,如果需要完成,则空白框的图例说明应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经济成分变化示意图A.社会主义国营企业B.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C.国家资本主义工业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6.(·北京高三起点考试)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生产总值A.“大跃进”运动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7.(·长沙一中模拟)1958年的《红旗》杂志转引了毛泽东的一句话:“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政府()A.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希望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8.(创新题)对下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1960年-22.8%47%223%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9.(创新题)下图是1949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学史实判断下列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八字方针”的提出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10.(创新题)“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没有反映()A.农民拥护党的政策B.使农民获得分配自主权C.农村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人民公社被撤销11.(改编题)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78年,中国已经成制造业的中心B.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