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简介一、思想与思想史。中国思想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思想一词来源于中国古典的语言文字。最早见于三国时曹植的《磐石篇》诗:“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本义是思量、想念的意思。(《辞源》1988年版)它们都有心在字里,说明古代人们认识的误区,也说明中国人认识到意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认为思想是由心完成的,现在人们还说心想事成。而且人的思想与心的活动也有关,如心跳速度等。《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这个解释是有道理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的解释更为完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是近代的事情。葛兆光认为思想史是几千年来人们反复思索的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观念,多少代人苦苦追寻的宇宙和人生的意义,多少代人费尽心思寻找的有关宇宙、社会、人生问题的观念和方法,影响着今天的思路,使今天的人依然常常常沿着这些思路思索这些难解的问题,它的历史是有很多的重复。张岂之认为思想史是人们社会意识的发展史,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二、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中国近代研究思想史的人远没有研究哲学史的人为多。即使现在,要找一本合适的思想史教材也不很容易。而走进图书馆,哲学史的著作比比皆是。以往的思想史的著作并不多,有名的有:蔡尚思《中国思想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常乃德《中国思想小史》(1938)钱穆的《中国思想史》(1952)杨荣国的《简明中国思想史》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1979年)何兆武的《中国思想发展史》、褚柏思的《中国思想史话》,张岂之的《中国思想史》等等。其中部头最大,影响最大的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为精简起见他还编缩了《中国思想史纲》),在思想史研究领域内统治了近半个世纪,现在依然是影响巨大。值得推荐的在形式上比较好的是李泽厚的《中国思想史论》(上中下三卷),在理论上比较新颖的是葛兆光所写的《中国思想史》,后面这几部在图书馆中都可以找得到,还可以适当看一些哲学史方面的著作,如胡适、冯友兰、萧捷父、任继愈的哲学史,它们在很多方面是大同小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