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天一街小学陈静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以“自主探研、差异寻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教学教研活动,在这次的主题活动中老师们都认真备课,说课,听课,研课。这也让我有了以下的一些感触:一、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科学主体分层人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坚持以“生”定教,在课堂上兼顾每一位学生。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差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优生,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二、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要害、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A层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有良好的数学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经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能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并要求能灵活运用。当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既定目标时,后进生有了学习信心,中间学生的潜能被挖掘,优等生的能力不断被释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1、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内容的分层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度”的把握,是与各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在相同的情况下,针对A层学生教师为其提供一些与本节课配套但又有所提升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挖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而B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对C层学生以基础过关,查缺补漏,着重以传授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A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把握这一方法.对C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次学生理解创造力。2、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如教学3倍数的特征时,让C类学生自主探索规律,B类学生做适当的提示,A类学生则直接告诉他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样做既能激发C类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保持A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尽量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3.分层练习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练习,主要是对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