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困生心理特征VIP免费

学困生心理特征_第1页
1/5
学困生心理特征_第2页
2/5
学困生心理特征_第3页
3/5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挖掘潜能。”“学困生”的转化体现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着“学困生”的转化。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采取新的措施,寻找工作的新突破。现仅就我个人的教育实践,从“学困生”心理特征表现及转化对策谈一点肤浅的见解。一、“学困生”的一般心理特征虽每位“学困生”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就整体而言,有许多共同的特征。1、自卑又自尊。大部分“学困生”因长期失败的经历形成一种弱势心理,自卑而无助,逐渐出现心理问题,性格和心理行为扭曲。他们又常担心别人讥讽和羞辱自己,因此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受别人的侵犯,又表现出极度的自尊。因而把许多善意的规劝、严格的要求看作是有意的作弄。2、成绩差又想讨家长欢心。由于学习基础差,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又总是进步不大,就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是“学困生”之所以落后的症结所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平时成绩好坏无所谓,一旦考试,就会挖空心思博取高分,以赢得家长和亲人的欢心。3、意志薄弱而精力过剩。一般而言,“学困生”的意志品质是不健全的。他们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目光短浅,喜欢玩乐,厌恶学习,只图眼前,从不去权衡自己行为的得失,稍有挫折便意志消沉,而不作理性的反思。他们总是消极地对待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而对来自外界的引诱却表现出积极的响应,沉迷上网、吸烟喝酒来宣泄自己过剩的精力。因此成绩和思想行为都落了伍,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又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荷。4、偏激又重情。“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常会遇到家长喋喋不休的唠叨,同学的指指戳戳,甚至老师的热嘲冷讽。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漠视、被歧视的心灵很难尝到人间的温情,所以感情很脆弱,面对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吃惊的过激行为。一旦别人对他们稍加关爱,他们都会倍加珍惜和感激,很容易就会敞开紧闭的心扉。5、可转化又易反复。绝大多数的“学困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为之努力过,并非像有些人所说“朽木不可雕也”,所以只要教育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学困生”会振奋精神努力拼搏的。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在转化过程中即使有一点点困难或挫折,都会动摇他们的决心,使他们遇难而退;一丝干扰也许会让他们停滞不前,回复以往。二、“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转化对策“学困生”以上几种心理特征,无一不是与学习成绩相关联。要想转变“学困生”的思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竭尽全力使他们的成绩不断进步,继而思想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变。为此,我主要是从以下几种策略入手:1、用心观察、了解学生,防患于未然,积极预防在国际航空领域有个关于事故的“海恩法则”: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发生前往往会出现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会有300个事故苗头。同样,一个”学困生”的产生决不是毫无征兆的,它必然有一个心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会有很多不良的征兆和苗头。只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征兆和苗头,然后仔细分析,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相应措施,铲除这些不良征兆和苗头继续发展的土壤,“学困生”产生的隐患就会基本排除。因此,我在工作中主动与原先的老师沟通、对学生挨个家访、让学生自我介绍或相互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智力水平等身心发展情况,积极寻找可能发生问题的征兆,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或避免“学困生”的产生。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学困生”转化工作(1)“三多三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较多地实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学,继而受到老师的漠视。因此应构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开展课堂转化“学困生”研究,提出了课堂教学对“学困生”“三多三要”办法,即学生多深入思考,教师要引导点拨;学生多质疑问难,教师要细心解答;学生多发表意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困生心理特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