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童画创作与指导VIP免费

儿童画创作与指导_第1页
1/3
儿童画创作与指导_第2页
2/3
儿童画创作与指导_第3页
3/3
儿童画创作与指导少儿美术教育在引导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着心灵之门,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最有益的是在画外,在导向正确的美术教育中获得创造性体验,对世界独特的认识方法和能力可能影响人的一生,甚至能开发一代人的创新、美感、美德等崇高的素质。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因为人类艺术与人类生存并存,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在生息当中把自然界里所感受到的形象绘画雕刻于岩壁。这并不存在审美需求,而是对大自然仰慕的一种表现。儿童生来首先认识的有形的客观世界,在他们的感知客观世界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典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方法。它们用天真质朴的感情观察世界,它们用各种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儿童稚拙的造型之所以让人心动,正是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展示他们积极创造的本能。一.引导学生在玩中找题材.玩中学创作玩耍是儿童的第一天性。儿童创作活动应该是以强烈的个人情感为中介,设计一个新颖奇特、欢快流畅的游戏场景,使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从而达到激活他们创作的热情。这样,儿童就会带着内心的激情去创作绘画,就可以“水到渠成”般地再现自己内心所呈现的艺术世界和富有艺术个性的绘画作品。如:《捉蝴蝶》(这课题是我在上班途中因发现飞舞着的好多粉蝶而引发的)。六月天,乡间草地上遍地野花,粉蝶飞舞。小朋友们奔啊、跳啊、叫喊着……“我又捉到了一只!”、“我已经捉到五只了!”瞧他们玩得多欢!这是我美术班的学生在创作《捉蝴蝶》的生活体验。回到教室后,我让学生用针把粉蝶钉在纸上,然后提出问题“你捉到了几只蝴蝶?是怎么抓住它的?”“草地上还有些什么?”这时有一个学生指出他的同桌没去捉蝴蝶,而在拔狗尾巴草。我即去询问那学生,该学生摇了摇手中的狗尾巴草说“我怕虫,但喜欢这狗尾巴草”。我不仅没批评这个学生,而且因势利导地指出:“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这狗尾巴草很平常,但也很美,也可以入画。于是我布置了作业------捉蝴蝶及其过程中发生的事。作品《小草》、《逗虫》二.引导学生在回忆中寻找题材通过对生活的回忆,孩子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单调无味,而是丰富多彩的,只是以前从未仔细留意而已。其实有许多题材是我们童年的再现,作为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以一颗童心,为儿童所思、所想、所做。“风车”有纸做的、有塑料的,最好玩的还是有家乡的芦叶做的。领着学生去乡间小河边走走,重圆童年的梦……。你跑得快,“风车”转得也快;一叶“小舟”放在水中比一比;吹一吹芦叶做的哨子、苇杆做的笛子;芦叶包的棕子可香了;到了冬天“芦花鞋”好暖和……。接着小朋友的“风车”(图4)、“芦叶船”、“笛韵”、“拔芦花”、“童年的游戏”、“造房子”、“滚铁环”、“竹蜻蜓”“丢沙包”、“飞纸鸟”、“捉知了”等作品应运而生。难怪大人们在我们学校举办的儿童版画作品展上,站在这些儿童作品前,驻足不前,或许这些作品已深深地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开启了他们记忆的闸门——“这是我的童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自然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认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双探究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和有善于表现生活美的一双手。为此,我在版画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联系包括学习在内的日常生活,要求他们把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作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场景,使之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自我激发独立思考生活、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创作动机。如二年级学生施雨轩就基于幼时真实生活的回忆,创作了《大家都吃饱了》(图5,一农家小孩在门外吃饭,几只鸡在争着吃他掉下的米饭粒)一举获得“中国—日本国际儿童版画”金奖。三.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有生活,就有画不尽的题材。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活动;记忆中的、梦中的;故事、神话……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儿童画创作与指导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