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下列有关避讳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②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③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④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3.《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15.东汉时期,一书中有如下描述:“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虚。”它反映的信息是A.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B.对月食的最早的科学解释C.《墨经》中记载的光学理论D.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16.《三国演义》里有位医生“以麻沸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剥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腑,病人略无疼痛”。这位医生应该是A.华佗B.扁鹊C.孙思邈D.张仲景17.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18.唐朝诗人元稹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风尚:“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饼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秦始皇统一全国B.丝绸之路的繁荣C.佛教的迅速传播D.北魏孝文帝改革1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0.唐朝时期,中日交往促进了双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下列人物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鉴真B.玄奘C.崔志友D.郑和21.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22.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亦日两地。……分文事任宰相武事任枢密。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防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这说明当时A.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B.军事行动保密性强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23.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都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材料二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