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文明用餐主题班会【活动目的】1.通过了解馒头的相关知识,体会馒头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行为。2.培养学生分辨能力,养成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好习惯。【活动过程】主持人致词:合: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下午好!“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班队主题活动现在开始!刘: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宁: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你是否有过浪费粮食的行为呢?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节约”一词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调查。第一环节发放“问卷”,调查早餐状况,了解班上同学们的早餐情况问题一:你吃早餐吗?早餐一般吃什么?问题二:你喜欢吃馒头吗?问题三:你知道馒头是怎么做出来的吗?问题四:对于吃剩的馒头,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宁: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班同学都会吃了早餐再上学。因为早上不吃早餐,上课时肚子饿,头晕,身体没劲,就会影响学习。经常不吃早餐,营养跟不上,久而久之,疾病就会来找你了。比如肠胃病、结石等。身体垮了父母会担心难过。身有伤,怡亲忧。这是不孝的行为啊!所以大家首先要记得一定要吃早餐哟。刘:是的,不过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喜欢吃米粉,有的同学喜欢吃面包,也有的同学喜欢吃馒头,那请问大家知道馒头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馒头是怎么‘炼’成的”。下面请大家一起跟我来看看馒头是怎么来的吧。第二环节讲解从小麦和种植到制作成为馒头的过程,让同学们知道吃到馒头是有很多人付出过劳动的一.馒头是怎样“炼”成的?(边展示课件,边讲解)宁:大家看了馒头的“炼”成过程,你觉得吃到馒头容易吗(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小结,形成答案)1、时间周期长。馒头取材于面粉,面粉来自于小麦。秋播,冬生,春熟,夏收,结束了小麦的轮回,接着进入加工厂,磨成面粉,然后来到食堂,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在热气腾腾的蒸锅里,“破茧成蝶”成了白白胖胖的馒头。2、劳动强度大。从田间地头,馒头开始了它漫长的“演变”:耕种,管理,收割,脱粒,晾晒,入仓,运输,加工,制作,最后一站是教室。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3、参与人员多。有农民伯伯、收割机师傅、运输司机、加工厂工人、炊事员、值日学生等。一个小小馒头,竟然凝聚了这么多劳动者的付出,真是来之不易啊!刘:同学们,馒头虽小,却来之不易。吃在嘴里,甜在心上。馒头为什么1这么甜?因为它历经了风雪雨霜,因为它吸收了日月精华,更因为它凝聚了劳动者的汗水!因此,让我们感恩劳动者,感恩父母。扔掉一个馒头容易,可是做成一个馒头呢?代价真的太大了!那么,作为餐桌上的主食,馒头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二.馒头(小麦)的营养(对照课件读)宁: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刘:面粉经发酵制成馒头更容易消化吸收。主要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们补充能量的基础食物。有利于保护胃肠道。胃酸过多、胀肚、消化不良而致腹泻的人吃烤馒头,会感到舒服并减轻症状。宁:同学们,馒头来之不易,是无数劳动者汗水的结晶,它营养丰富,为我们提供了生命的能量。这么好的食物,我们有什么理由糟蹋呢?把吃不完的馒头扔掉,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请大家谈谈对浪费粮食的认识吧。(学生自由发言)刘:是啊,小小一个馒头,却蕴含了这么多道理。人不学,不知道啊!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丢掉一个小馒头原来也是一个很严肃的道德问题,浪费粮食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锄禾》。(大家齐背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宁:大家真棒,都能背诵这首古诗,诗我们是背了,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落实了节约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吧。第三环节分辨食堂就餐时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文明就餐。(边展示图片,边提问)一、展示一组不文明的行为,请同学们分辨这种行为为什么不行?二、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出自己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同学自由发言,诚实的指出自己不足之处及以后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