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六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教材分析】人教版本节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还包括生物技术一级主题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内容。教材通过介绍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利用,来阐明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所以本节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并不多,但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本章的内容却相当丰富,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及其原理。②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③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①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②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多项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②学会辩证看待细菌和真菌的两面,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学重点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利用。教学难点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此外,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言,乐于对各种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主动思考获得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思路】1.采用多媒体教学,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增设3个课堂活动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①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了解发酵的原理②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了解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③针对抗生素的利与弊进行辩论,认识合理利用抗生素的重要性;3.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制作甜酒、泡菜等发酵食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体上,本节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感情。【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和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1、收集若干发酵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米酒、酸奶和泡菜等食品;3、收集有关抗生素利与弊的相关资料。教师:1、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制作米酒、酸奶和泡菜等食品;2、准备演示“发酵现象”的实验材料;3、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设置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展示和品尝课前做好的米酒、酸奶和泡菜等发酵食品来创设情景,我首先对同学们的成果予以肯定和表扬,然后马上提出问题:这些食品的制作主要依靠的是细菌和真菌的发酵,那么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顺利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板书“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二)演示实验,探索新知为了更好地解释发酵原理,我根据教材安排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教师用实验材料(装有葡萄糖和酵母粉浑浊溶液的锥形瓶、一个小气球)进行演示,将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并指导学生观察瓶中的情况:1、瓶中的液体是否会冒出气泡?2、气球是否会胀大?3、取下气球后,在瓶口处闻一闻,有一股什么味道?最后通过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总结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气体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展示酵母菌、乳酸菌和曲霉菌发酵食品的图片,学生认识到:发酵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细菌和真菌。(三)课堂活动,寓教于乐同学们带来的这些食品虽然很可口...